分享更多
字体:

亚洲竞争力在于内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30 01:35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郭丽琴

  在人口高度密集、传统上依赖比较优势以及出口为主的亚洲国家,过去一年的经济发展和企业营商环境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恶化。

  在专家看来,《亚洲竞争力2012年度报告》中值得注意的亮点是,在东亚地区,强劲的内需支持了各经济体快速增长。此外,中国亦需要在区域内发挥越来越大的产业转移和升级作用,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比较优势转向内需优势

  以新兴经济体为主的亚洲,对出口依赖程度普遍较高。目前这种以人口红利、廉价土地资源发展制造业的模式,在中国已经有下降的趋势,而印度、越南和印尼仍然较为明显。

  从报告来看,目前亚洲最大的优势,已经转变为建立在人口最多地区基础上的内需市场。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从他目前的研究来看,中国的内需就被大大低估了,目前拉动中国经济的最大动力已经不再是投资,而是消费。

  “比如服务消费的低估,如果能够计入GDP统计,将是一个很大的提升;又比如收入系统领域,中低收入增长速度远远高于高收入增长速度,这两个指标都是经济体进入转型的标志。”

  因此,在未来,中国应该结合自己的转型,加强与亚洲其他经济体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

  “比如,中国可以利用自己现有的经验技术,为印度、越南等基础设施稍微落后的国家修铁路、高速公路。也可以将部分制造业转移到劳动成本更低一些的周边国家去,比如越南就有较强的人口红利优势。”李迅雷说,“此外,印度投资需求也在增加,中国目前的M2水平已经非常惊人,未来一定面临资本过剩的问题,随着东部沿海地区在未来几年经济增速下降,直至达到接近于零的水平,中国可以为这部分资本在这些亚洲国家寻找到出路。”

  而对于亚洲经济未来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则较为乐观,不仅因为传统上对外部环境依赖性较强的亚洲地区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已经逐渐开启内需市场,做到内与外的结合,而且拥有1998年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更能从危机中迅速地走出。

  李迅雷也认为,与新兴11国(E11)其他国家相比,亚洲地区新兴国家的文化有其独特之处。在东亚地区最为明显,秉持儒家文化,崇尚勤奋、节俭,因此,与拉美一些国家不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并不大。

  亚洲应学习对债务控制

  如何从欧债危机及美国次贷危机中吸取教训,成为对于外部环境较为敏感的亚洲国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李迅雷认为,亚洲国家最需要学习的是对债务水平的控制。

  “由于亚洲新兴国家普遍是靠投资拉动经济,这必然造成政府举债,未来的债务肯定比欧美更严重。”李迅雷说,“中国目前的政府债务水平已经达到40%,而日本处在中国目前水平时的数字只有10%,当今它的负债已经达到惊人的240%,这也意味着,等到中国达到日本目前的经济水平,债务很可能远远超过300%。”

  因此,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新兴国家更需注重经济结构调整,避免盲目投资带来的金融机构无效、政府负债、银行坏账,长期来看,这些都将是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

  宋泓则认为,目前亚洲国家最需要对欧债危机造成的国内资产泡沫保持关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防范风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有理由因此压制市场化以及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国需要进一步改革银行、保险行业,以及改变目前利率、外汇的管控局面。

  “中国金融市场的管制情况在亚洲是独有的,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李迅雷说。

  但是李迅雷也表示,欧债危机带来的启示也包括:没有一种制度是完美的,都需要改革并修正。欧盟的高福利以及选举制度,导致每一届新任的官员都会为了讨好选民而让政府提高负债,最终造成了债务危机;而中国的问题是现有的行政体制,一方面令经济发展有较高的效率,另一方面也使得地方政府为了拉动经济而举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