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印度经济比较优势分析(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30 10:5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当今世界经济中,金砖国家代表着新兴国家。普遍预测,金砖国家之中,尤以中国与印度这两个亚洲国家有望赶超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第三经济大国。这两个大国各有特点,中国经济发展较早,是“世界制造工厂”;印度的信息技术(IT)产业带动其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IT基地”和“世界办公室”。人口多,是中印两国的共同特点。21世纪之后,中印正在逐步走出贫困发展中国家行列,假以时日,必将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最近,欧美、东南亚,特别是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以及日本、韩国继高度关注中国经济发展之后,将目光转向了印度。他们都认为,印度将是继中国之后的又一难得商机,期待印度成为另一个“最后的巨大市场”,同时也对信息通信技术(ICT)时代,印度颇具成效的“头脑立国”这一发展模式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印度经济是如何增长的,今后能否持续发展,可以通过与我国的对比,研究印度经济的比较优势及形成原因。

  印度经济保持高速增长

  从证券市场的表现可以看出印度经济发展态势。2007年1月3日,印度孟买证券交易所BSE交易指数SENSEX收盘于14014点,以一个新的纪录开始了新的一年。而在2003年,这一指数还不到3000点,短短4年间增长了4倍。2007年12月,该指数进一步飙升至2万点,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

  SENSEX以汽车、机电、能源、IT等代表印度工业的30个品牌的评价为100点基数,始于1978/1979年度,上世纪90年代初超过1000点,1991年3月底印度政府推出新经济政策(NEP)后达到4000点。2000年初,印度抓住“千年虫”这一机会,迎来IT热潮,SENSEX指数也随之升至6000点,此后曾一度下跌,但是随着曼莫汉·辛格政府上台之后,印度政府进一步推行经济开放,SENSEX指数开始大幅上升,2006年2月突破10000点,同年10月末突破13000点。可以说,该指数一直与印度经济同步增长。

  与证券市场的发展类似,印度经济也保持着高速增长。2005年度与2006年度的实际GDP增长率连续两年超过9%。2007年上半年的增长率为9.1%,继续保持9%以上。受气候影响,印度农业对GDP的贡献稍有下降,但是制造业、服务业(商贸、宾馆、运输、通信等)以两位数增长,旺盛的设备投资成了增长驱动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07年10月份发布的2007年下半年《世界经济预测》中,将印度2007年的增长率上调为8.9%,并表示,如果企业业绩好,设备投资需求不断增多,增长率可能还将比预测值高。印度奇丹巴拉姆财政部长认为2007年度完全有可能实现9%左右的增长,并将下一个印度十一五计划(2007/2008~2011/2012年度)的实际GDP增长率目标调整为年均9.0%。

  虽然印度的财政与国际收支双重赤字得以改善,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但是也加剧了赤字的膨胀,成为未来持续发展的潜在威胁。2009年3月末,印度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下降至3.0%,但是2006年度依然为较高的3.7%。发展态势良好的软件与服务出口增加了服务贸易收支黑字,非居住印度人(NRI:Non Resident Indians)向国内汇款也增多了收支黑字,使得经常收支赤字得以相对弥补,但还未能弥补整体的贸易逆差。但印度的外商直接投资持续增多、证券投资等国外资本不断涌入,从而加强了印度的出口竞争力,维持了宏观经济的平衡。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之际,印度政府施行温和的政策,将危机的影响范围最小化,其经济发展并未受到较大影响。

  印度经济的竞争优势与机会

  

  如何正确评估在这样一个发展现状下印度的经济潜力是本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将通过与我国经济的比较,从多角度进行考察。运用通常的市场营销方法——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SWOT分析在研究对象市场的时候,通过列举strength(竞争优势)、weakness(竞争劣势)、opportunity(机会)、threat(威胁)等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竞争优势与机会等因素构成比较优势因素,竞争劣势与威胁等因素构成比较劣势。可以通过表1的SWOT分析,对比构成印度经济发展潜力的诸多因素。

  表1印度经济潜在因素的综合分析

  Strength(竞争优势)

  Weakness(竞争劣势)

  ? 自然资源与人口数量

  次大陆、11亿数量的人口大国

  ? 产业领域广泛

  从烟草业到航天卫星产业

  ? “印侨”及其网络

  海外印度人(NRI)遍及世界各地

  ? 印度洋的中心

  地缘政治优势、海岸线

  ? 官方语言英语

  ? 在多样性中的统一

  多种因素如何统一?

  ? 产业结构与国际竞争力

  农业与农村人口、保护政策

  ? 基础设施

  电力、交通、运输、通信等基础设施

  ? 宏观经济平衡

  财政赤字、经常收支赤字

  ? 官僚主义与贪污腐败

  效率低

  Opportunity(机会)

  Threat(威胁)

  ? 经济改革开放

  1991年开始改革开放

  ? ICT时代与全球化

  软件、世界是平的

  ? 国内市场的潜力与中产阶级增多

  11亿人口、人均收入提高、内需扩大

  ? 与东亚的网络化

  东向政策、东亚共同体

  ? SAARC、SAFTA

  南亚大国、区域一体化

  ? 政治稳定性

  ? 消除疲困与贫富差距

  贫困人口众多、贫富差距较大

  ? 能源问题

  石油等能源需求扩大

  ? 环保

  高速发展下造成环境破坏

  ? 地区纷争

  与巴基斯坦和我国的关系
如果从国际角度比较印度经济的发展因素,首先就要提及印度的丰富资源。自然资源方面,被称为印度次大陆,国土面积为世界第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矿产资源。近年来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队伍也在不断壮大。

  印度广阔的国土大多位于高温多雨的热带与亚热带,适宜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耕地面积为世界第二,政府也在努力发展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约7500km的海岸线支持了印度渔业的发展。背向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与喀喇昆仑山,水资源丰富,适宜粮食生产,保障了粮食安全。自古以来,印度的大米、小麦等粮食、豆类、棉花、黄麻、茶叶等为代表的农产品以及香辛料等产量较大。矿产资源之中,石油与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资源并不多,但是铁矿石、铬、矾土、稀有金属等矿物资源储量颇具规模。林业资源曾经极为丰富,而如今森林覆盖率仅为国土面积的30%。总的来看,虽然不能实现自给自足,但印度的经济发展深深得益于丰富天然资源。

  另外,印度的旅游资源巨大,不仅仅是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还有五千年的历史资产与文化遗产、极其丰富的民族特色餐饮。我国也具备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国际旅游发展较快,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印度在旅游方面虽然具备较多资源,却一直未能如我国那样发展到一定规模。例如,从国际旅游收入(外国游客)来看,我国为339亿美元(2006年),排名世界第六,与欧美诸国并列,而印度仅有75亿美元(2005年),排名世界第二十左右。编译:中国贸促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 王喜文

  更多精彩内容参见“中国经济网-国际频道-国际IT行业资讯”

  

印度经济比较优势分析(上)

  (责任编辑:郭彩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