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外部环境利好典当业为何难发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31 00:04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见习记者陈虎 本报记者万润龙尚启庄

  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成本高成为今年两会的热门话题之一。中国的中小企业为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劳动就业作出了贡献,却难以从中国的金融市场获得信贷支持。在此困局中,一种古老的融资方式——典当融资再现神通,有效地缓解了许多小微企业的困境。

  典当融资应时复苏

  浙江省典当行业协会名誉会长王黎明是个“典当通”。他告诉本报记者,典当业的历史初见于两汉时期,已经经历了1600多年的历史沉浮,在金融史上的地位仅次于钱庄,是一种古老的有偿有期借贷融资形式。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典当业开始复苏。1987年,成都出现了第一家典当行,1988年,浙江温州出现了典当服务商,到1993年,国内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典当行已经超过4000家。其后,国家对典当行业进行了数次“清理整顿”,到2000年,国内有授证的典当行为890家,浙江约30余家,其中一半以上在温州。2002年之后,国家对典当行的审批逐步放开,目前,全国已有典当公司5000余家,其中浙江有授证的典当行381家。

  据王黎明介绍,2001年,我国出台了《典当行管理办法》,允许典当行从事房地产质押,这一规定已经突破了历史上当铺的业务范围,也领先于世界典当业。《管理办法》还允许典当行向银行贷款、开分支机构。

  王黎明表示,典当融资是一种特殊的融资方式,其本质是以物换钱,即以特定物品、财产权利质押或房地产抵押等形式向典当机构借贷。与银行贷款相比,典当融资贷款规模小,成本较高。但典当的信贷门槛低,对客户的信用要求相对宽松。只要典当物品合法,货真价实,动产与不动产都可以用作抵、质押,企业和个人可以将闲置的物品用来典当,使死物变成活钱,而且手续简便,大多立等可取,即使是不动产抵押,也比银行便捷许多。银行贷款一般期限较长,而典当期限通常为短期,比较灵活,能够满足中小企业对短期资金的需求,减少不必要的利息支出,降低融资成本。

  由于典当公司门槛低,手续简便,为企业融资开了方便之门。据杭州市典当行业协会会长、浙江银通典当公司总经理李瑛介绍,杭州市的典当业务去年和前年为每年都超过6万笔,而2007至2009年每年为5万笔。2011年典当融资总额为172亿元,比2010年的115亿元猛增了57亿元。

  浙江金昌典当公司董事长邵金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某企业流动资金不足,急需资金采购原材料。到银行借贷被拒之后,以房产抵押形式向金昌典当行借贷100万元。10天后,该企业向金昌还款100万元,另支付利息3000元,相当于月息1.83分,“这样的融资成本企业能够接受,比银行方便,比民间借贷便宜,风险也小。”

  老行业的新特色

  公众对典当行业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文学作品中的描述:落魄、穷困,无奈才进当铺,典当行高柜小窗,当铺老板精于算计。

  尽管还有许多误解和好奇,但典当行如今旧业复苏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个时代,典当行还能干什么?”也是不少人的疑问。

  开放式的服务柜台,舒适的休息等待区,屏幕上不断滚动的黄金价格、手续费等交易信息,服务区或多或少陈设着艺术品。今天,走进典当行,就像是进了一家银行,不再有鲁迅笔下的“受欺”“受侮”之感。“现在典当公司的大部分客户都是生意人,中小企业的老板居多”,杭州金昌典当公司董事长邵金明表示,以融资为目的的典当交易已经成为主流,尤其这几年以来,房产、汽车方面涉及数额较大的典当业务有明显增加。

  杭州市典当行业协会秘书长胡志华告诉本报记者,典当品种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他表示,20多年来,杭州典当已从传统的金银首饰、珠宝钻石等奢侈品典当向房地产、有价证券、汽车和公司股权、经营权产品转变。

  记者了解到,房地产质押业务是风险相对可控的典当业务品种,已成为典当业务的主流。2005年,杭州房地产质押只占17.89%。但2006年后的4年里,房地产质押都在30%以上,平均达到40.11%。2009年在融资市场竞争相当激烈的情况下,杭州房地产质押业务占典当比高达47.78%。

  李瑛告诉记者,典当品种的创新源于经营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市民身边的融资窗口,中小企业融资的绿色通道”等当代典当服务理念,使杭州典当业务从传统民品典当转向以投资、理财融资相结合。“现代工业营销理念已经向典当业发展,典当业已经从一般的动产典当向包括动产、不动产、财产权利多元化的借贷发展。”李瑛介绍说,2011年,杭州出现了千万额度的典当业单笔融资业务,年典当总额达172亿元。

  夹缝中生存亟待政策阳光

  2011年以来,央行存款准备金率多次上调,中央金融机构信贷政策步步紧缩,中小企业,尤其是一些微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这本该是典当业发展的春天。但本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典当业的发展脚步并未因此迈开。

  “金昌典当的业务量逐年增加,内部资金额度也在不断扩大,发展良好,但是前景堪忧”,邵金明一句话,道出了典当行业所处的尴尬。

  首先是典当业的身份,目前的身份定位是“特殊的工商企业”,而未列入金融体系。主管部门为商务部。这一身份使典当行业难以获得银行的支持。比如2001年出台的《典当行管理办法》规定,典当行可以向银行贷款。但从杭州的情况看典当企业很难在银行获得贷款。

  政府部门对典当行业制订的政策是限制多支持少。比如政策规定,多家典当公司不能联合运作同一项目。当下典当行的规模普遍较小,这一规定使典当行无法联手做大项目,失去了不少商机。邵金明认为,中央的货币紧缩政策给典当行等民间融资创造了商机,但如今小额贷款公司方兴未艾,地下钱庄生意红火,典当行业却因手脚被缚而坐失良机。

  本该红红火火的典当行业因为缺少阳光如今成了长不大的小老头。到2010年,全国虽有4433家典当企业,但全行业注册资本仅584亿元,从业人员仅3.9万人,平均每家不足10人。“政策阳光照不到,经营者缺乏信心,人才不愿进来,”接受采访的典当行老总表示无奈。

  典当行何时能够走上康庄大道?接受采访的业界人士表示,典当行业亟须一部保护典当行业健康发展的典当法,亟须理顺关系,亟须政策阳光的普照,“我们为社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我们也应该享受政策的阳光,”杭州市典当行业协会会长李瑛对此充满了期待。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