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桃姐“催生”艺术院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31 00:04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近年来,内地电影产业虽迅猛发展,但非商业电影在国内的发行及推广方式尚未有相对良好的尝试范例。随着影片《桃姐》的走红;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的悄然成立;贾樟柯自建一个百座单厅的艺术影院……这些事件引发了“艺术电影是否迎来春天”的热烈讨论。播放非商业电影的阵地,北京有百老汇电影中心、上海有“长三角地区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广州有“先锋光芒”。

  各地的艺术影院、影厅也自主策划其他影片的上映,例如广州的“先锋光芒”影厅每月推出至少一部艺术电影。由“长三角地区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组织的“一城一映”目前已播放了范立欣导演的纪录片《归途列车》与青年导演卢晟的口碑佳作《这里,那里》。

  “艺术电影放映联盟”负责人顾敏告诉记者,其实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业内人士就尝试建立艺术影院和艺术电影院线。80年代末,中影公司为“第五代”导演拍摄的艺术电影寻找观众,在全国九大城市选定了11个影院。陈凯歌的《黄土地》、张军钊的《一个和八个》、吴子牛的《晚钟》等一批在大市场中几乎“零拷贝”的影片找到了放映渠道。

  对于“迎来春天”一说法,“先锋光芒”负责人曾彦斌并不赞成。“现在大家都谈文艺片回暖,我觉得这说法不准确。虽然《桃姐》最近火了,但一个片子不代表整个行业——因为目前内地还没有实际扶持艺术电影的政策,也没有真正形成艺术电影的市场。”据《南方都市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