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国泰君安拟提议监管层建A股强制预备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2 03:01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熊凯

   “拟上市公司先上新三板挂牌预热,规范发展一段时间,信息披露充分、估值定价合理了,未来到主板上市会更平滑顺畅。”3月30日,国泰君安场外市场总部总经理王大力告诉本报记者,

   他认为,一个强制性的预备市场,无论是对企业、券商还是监管层来说,好处都十分明显。

   在金元证券场外市场部总经理陈永飞看来,该设想有更深刻的现实意义,“将新三板搞成强制性预备市场,构建中国的OTCBB并根本性改造创业板,可以成为证券市场全方位改革的突破口。”

   种种迹象表明,继备案制和做市商两大方向确定后,新三板改革再添新意。

   事实上,3月23日,中国证券业协会组织召开的新三板2012年厦门工作会议上,从台湾考察归来的国泰君安和长江证券(000783.SZ)详细介绍台湾兴柜市场相关情况。随后,国泰君安即向监管层及同行抛出一个问题,兴柜市场是台湾企业上市的强制性预备市场,未来新三板是否也可借鉴?

   本报记者获悉,对此建议众多券商持支持态度,相关券商正准备就具体情况向监管层正式提议。

   利好各方

   目前,台湾企业上市的先决条件是,必须在兴柜市场挂牌满6个月。登陆兴柜市场,企业必须与两家以上推荐券商签订协议,获得两家以上辅导券商的书面推荐。

   而A股公司,只有大盘股才有这种“待遇”,中小板及创业板公司的保荐机构一般情况下只有1家;新三板的副主办券商制度则形同虚设。

   据本报记者了解,上述厦门会议上,监管层明确提出,建设主办券商监督约束机制,副主办券商制度有望做实。未来,登陆新三板企业必须同时获得两家券商的信用背书,且副主办券商注册地不得与拟挂牌企业处于同一省级区域。

   同一场合,以国泰君安为首的券商建议,比照台湾做法,将新三板做成强制性预备市场,拟上市企业须先到新三板挂牌,而后接受上市审查转板。

   “对于企业而言,到预备市场规范发展一段时间,更利于未来的上市进程。”王大力说。

   “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在券商、律师等中介机构的帮助下,提前了解资本市场规则,可避免上市时的实质性障碍;资金支持方面,可快速低成本融资,吸引私募、银行。”陈永飞介绍说,新三板的东土科技(430045)、中海阳(430065)都是较典型的案例,“中海阳挂牌后进行了两轮融资,获得大量资金,快速发展得以支撑,即将转板。”

   “一个强制性预备市场,将重新发现券商的估值和研究能力。”王大力说,作为做市商,券商必须对企业估值有真实的判断。

   陈永飞也表示,做市商制度推出,股票将获得真实价格,“新三板挂牌多是初创期企业,需要投行很强的投研能力。”

   对于监管层而言,“如果实现强制性预备市场,所谓晒晒更健康,现在IPO披露提前1个月就有这个意图。但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而强制预备市场就可

   以。”陈永飞表示,如果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半年,问题将暴露更多,做市商估值后,企业如转创业板,就不会给投资者带来那么大的风险。

   破冰A股改革

   “备案制、做市商,如再加上强制性预备市场,这个完整的新三板,将成为全方位证券市场改革的突破口。”3月29日,陈永飞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新三板的关键就在于三个问题。

   目前,依靠实质性审核的核准制,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人力上,对监管层都是考验。以新三板的备案制为例,协会对备案文件仅作形式审核,主办券商承担推荐挂牌备案的全部责任,马上还有副主办券商机制落实。

   “这种制度设计可高效率满足大量创新类企业挂牌、定向增资等需求。”陈永飞表示,新三板探索出来的备案制,不仅在场外市场行之有效,也为A股IPO制度市场化改革起到先锋试验田的作用,更为与国际接轨迈向注册制打下基础。

   事实上,做市商是新三板“灵魂”的观点,已得到证券业广泛认可。

   “实行做市商制度,可让证券公司回归投资银行本位,让投资者回归价值投资本位,让资本市场回归资源配置本位。”陈永飞表示,这种“尽责回归”,现阶段看,是解决创业板三高问题的可行办法,长远看,则是中国股权文化成熟之路必走的历程。

   对于强制性预备市场,陈永飞重点从必要性方面予以解读。

   “目前,股市三高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企业闯关心态、券商帮助闯关心态、超募意图强烈,众多手段都难以抑制新股三高现象,资本市场配置资金的功能失灵。”陈永飞说,如通过新三板强制预备制度,很快就可将创业板审核制转为备案制,并在创业板引入做市商制度,对企业准确估值,使创业板名副其实。

   “如果将退市制度结合起来,新三板成为拟上市公司的起点和退市公司的去处,让市场优胜劣汰的功能得以发挥,有望根本解决中国股市诸多顽疾。”陈永飞说。

   愿望美好,但现实残酷。多位受访业内人士均对本报记者表示,强制性预备市场的推出,涉及IPO利益链条迁移,也将很大程度减少企业上市的灰色空间,阻力之大不难想象。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