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互联网房事:那些温润的二三十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2 03:0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施建

   他们是不用“风吹雨淋”的高薪一族,还是无法淡定的“挨踢(IT)民工”?

   他们是降低中国人平均购房年龄的罪魁祸首,还是“躺着也中枪”的苦逼房奴?

   3月25日,在深圳举行的一场IT行业盛会,没有让人记住多少行业趋势、科技走向,倒是高房价——这个经年来街谈巷议、茶余饭后谈论的热门话题,在这里继续沸腾、发酵,更由于腾讯CEO马化腾、百度CEO李彦宏、地产名人任志强等的明星效应,不胫而走。

   “他可以在举国都抱怨高房价的时候到处狂呼‘中国的房子太便宜了’,却没有资格把高房价的责任推向其他行业,尤其是IT业,尤其是互联网业,这是中国最与国际接轨、最阳光的行业——没有‘之一’。”对于任志强在峰会上炮轰“互联网抬高了中国房价”,一位互联网从业人员在微博(http://weibo.com)上愤怒地反驳。

   然而,某种程度上,抛却因果逻辑的错位,任志强还是说中了一部分事实。本报记者连日来对腾讯(0700.HK)、阿里巴巴集团的采访获悉,由于这两家中国互联网企业先后推出针对基层员工的购房免息借款,在半年多的时间内,至少有700位互联网从业人员加入了“降低购房者平均年龄”的行列。

   700人的购房梦

   陶晔从上大学起就一直在杭州学习、工作,十多年的时间里亲历了这座城市的房价加速度。“淘宝是我的第二份工作,我在这里工作的六年中完成了结婚、生子等人生大事,这时候,以前觉得可有可无的房子,就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了。”3月29日,陶晔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外来工作者,在杭州这样的城市想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非常吃力,即使一家人来供也很吃力,“想着可能会被银行逼疯的样子,一直以来就宁可租房子”。

   大概是去年年中的时候,陶晔在网上看到腾讯员工可以向公司申请30万购房免息借款的消息,她毫不讳言自己当时“挺羡慕的”。不过,让她喜出望外的是,自己所在的阿里巴巴集团也很快就公布了类似的政策,于是买房就很快提上了家庭的日程表。

   由于淘宝明年将搬到属于杭州郊区的余杭,陶晔决定把新家安在余杭,一是以后上班会比较近,二是这里平均1万元/平方米的房价相对杭州市区大为便宜。截至目前,陶晔已经完成了购房手续,公司30万元的免息借款也已经汇到了开发商的账户。

   “其实没有公司30万元的帮助,房子我还是得买,毕竟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面临户口和学校的问题。”陶晔说,只是由于一直房价高,下不了决心,“有了公司的免息借款后,购房后的生活品质会有所保障,压力不会太大,毕竟这年头谁能无偿借给你30万元,还不要利息呢?”

   “这是温润的30万。”陶晔突然说道。那是一种隔着电话线也能被感染的幸福。

   腾讯的陆可比陶晔更早体验到这样的幸福。他从研究生毕业加入腾讯至今已三年,不仅成长为一名骨干程序员,与相恋多年的女友也进入谈婚论嫁的阶段。但“房子”始终是陆可可望不可及的奢望——刚工作三年的年轻人还无力支付首付,孝顺的他们又不想为难已退休的父母。

   就在陆可深感踌躇之时,包括他在内的所有腾讯员工在去年4月25日收到一封来自Pony(马化腾,记者注)的邮件,其中提到腾讯将设立“腾讯安居基金”,为符合基本条件、需要首次置业的正式员工提供一定额度的免息住房借款。到6月时,腾讯正式推出“安居计划”,成为中国互联网界首家向基层员工提供免息住房借款的公司。

   符合标准的陆可在7月初便提交了借款申请并成为“安居计划”的第一批受益者,半个月内就收到了申请的30万元借款,完成了买房这件人生的重大任务。

   不管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腾讯和阿里巴巴向各自员工提供的30万元都帮助这些处在买房关头的年轻人踏出了最重要的一步。两家公司都向记者表示,初衷是希望帮助基层员工解决初次置业的一部分首付,可能20万或30万不足以影响他们是否买房,但希望在员工决定买房的时候,公司可以伸出一把手。

   据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墉向记者透露,自去年9月启动针对基层员工购房的iHome计划以来,截至目前已经有400多位员工成功申请到20万或30万元的免息借款,阿里巴巴集团为此支出的资金已经超过1亿元。腾讯薪酬福利部副总经理魏颖则向记者表示,目前已有300多名员工完成了申请。

   据刘墉介绍,iHome是一个普惠计划,可以申请免息借款的员工只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在工作地是首次置业;第二,级别太高了没有,只针对基层员工;第三,在公司工作两年或三年以上,两年以上的可以获得20万免息借款额度,三年以上的则可以获得30万元。

   目前,整个阿里巴巴集团约有2.5万名员工。刘墉表示,iHome计划可以覆盖到的员工约在1.5万,覆盖率约为60%。

   刘墉说,这60%员工的基本特征是,在公司工作2-3年以上,年龄在30岁左右,面临或刚经历人生过程中的结婚、生子等大事,对住房需求比较迫切,同时相对于阿里巴巴集团的中高层员工来说,这些基层员工的收入还不足以高到可以承受杭州等地的高房价。

   “我们员工的薪酬福利增长每年

   都在10%以上,超过GDP的增速,但房价的增速更高。”刘墉认为,阿里巴巴集团是一个注重与员工分享成长成果的企业,待遇水平属于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第一阵营,但对基层员工来说,如果不考虑父母资助等外力因素,自主购房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至于基层员工的划分,刘墉没有明确回答,只是称“总监级以上就没有”。据记者了解,阿里巴巴集团的员工岗位分为M序列(Management,管理岗)和P序列(Professional,专业岗),每个序列又以阿拉伯数字从低到高排列。可以享受iHome福利的员工可能在P7或M4岗以下。

   根据阿里巴巴集团在去年9月推出iHome计划时对外发布的消息,阿里巴巴集团计划为该无息置业借款项目投入的资金总额可以达到30亿元。

   为什么是20万、30万?

   作为在互联网业内第一家推出此类计划的公司,腾讯的“安居计划”将在3年内投入10亿元为首次购房员工提供免息借款,额度同样为20万元和30万元。但与阿里巴巴集团根据工作年限来确定借款额度不同,腾讯依据的是员工工作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员工可以申请最高30万元免息借款,其他城市则为20万元,工作年限均要求三年以上。

   3月29日,魏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披露,申请免息住房借款的员工平均年龄都在30岁以下。根据腾讯刚刚发布的2011年年报,其总员工约为1.7万人,而10亿元额度可以覆盖到的员工理论值是3000多人。但魏颖强调,由于公司的员工档案信息并不包括房产一项,无法准确计算安居计划在总员工中的覆盖率。

   至于申请流程,魏颖介绍说,腾讯为此设立了绿色审批通道,员工先在内部网提出申请资料,然后进行内部公示、放款,在申请资料齐全的情况下,在5个工作日内就可以拿到借款,而还款方面可以选择在6年内逐步偿还。

   “我们在制定安居计划过程中,考虑到首要是满足普通基层员工的购房需求,所以中层以上的腾讯管理干部和一定评级以上的专家都没有列入计划范围内。” 魏颖告诉记者,包括不同地区的借款额度、具体的还款额度和方式,公司都做过仔细的测算,以免让员工因为还款压力而影响生活质量。

   “我们还推出了年度递增还款的模式,以减轻员工在购房初期的还款压力。”她说,在安居计划的制定过程中,首要考虑的原则和参考坐标就是,如何帮助广大基层员工真正解决问题。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墉也对记者表示,员工申请iHome的流程是:看好房后提出申请、查询人行的信用记录、合格后员工与开发商签订购房意向书、办理借款,整个流程在一个星期左右。来自淘宝、支付宝、B2B等多个阿里巴巴集团业务板块的员工均向记者确认,申请的流程很顺畅,从提出申请到获得放款的时间约为一个星期。

   在放款环节上,阿里巴巴集团与腾讯的做法稍有差异,在前者的流程中,资金并不经过员工之手,而是直接汇入开发商的账户,如果员工购买的是二手房,则会选择一家第三方中介作为收款对象;而腾讯的免息借款则是直接汇入员工的个人账户。

   至于相同点,两家公司都选择了20万元和30万元作为借款的额度值。对于该金额的确定,刘墉称,这是平衡公司财务资源和基层员工可承受能力的结果。

   互联网房事: 那些“温润”的二三十万

   一位已申请30万元免息借款的阿里巴巴集团员工对记者表示,由于这30万元需要在五年内逐年归还,每年还款额为6万元,公司提供的免息借款额看似越多越好,其实过大有可能会导致员工以此为杠杆购买超出自己能力的房子,“这会影响自己的幸福感,也会无形之中放大了员工个人的财务风险”。

   “公司的免息借款是一个杠杆,员工需要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来判断自己该买怎样的房子。”一位支付宝员工对记者表示。该员工在赴杭州工作之前曾在其他城市有过一次购房经历,这套2004年购买的房子于2008年出售,有了这笔积蓄,他将购房目标放在了寸土寸金的杭州市中心,最终基于小孩教育考虑,拿下了一套价值约280万元的市区学位房。

   “有了孩子就必然面临买房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刚性需求。”这位支付宝员工对记者表示,免息借款政策对他而言就是在不过于影响生活品质的情况下,提高了所购房子的面积和区位优势。由于他和妻子都在阿里巴巴集团工作三年以上,按照政策总共申请到48万元免息借款(60万元的80%)。他说,这样的安排不至于因购房而太过影响生活,“我们夫妻两人的公积金可以还掉月供的一半,每年家庭给公司的还款额在10万左右,压力不算很大”。

   谁会效仿?

   中国自上世纪末实行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在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大行其道,即使中央政府多次调控打压,商品房价格仍如脱缰之野马,扶摇而上。“房奴”这个中国式创新词汇由此成为整个社会对收入增长赶不上房价增长现状的哀叹符号。

   更有“夹心阶层”对即使成为一个“房奴”也是心向往之、身不能至。尤其是对于那些在早些年低房价时期未能及时出手以及最近几年高房价时期毕业的大学生而言,这个群体往下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保障房购买标准,往上尽管有着看似体面的工作和不错的薪酬,亦难言安居乐业。

   很显然,腾讯的安居计划和阿里巴巴集团iHome,是在市场中充分竞争的非国有企业针对基层员工住房福利的一次突破性试水。

   值得追问的是,这种“首吃螃蟹”之举能否为更多的企业带来借鉴价值?

   腾讯薪酬福利部副总经理魏颖向记者透露,腾讯安居计划推出后,有不少同行前来交流该政策的运作情况,比如可行性、管控风险等。

   从可行性来看,企业的财务实力是决定能否实行类似住房福利政策的关键,阿里巴巴集团和腾讯在半年多时间内为各自计划投入的资金都在1亿元左右,而他们预备投入的总金额则分别高达30亿元和10亿元。

   如此大手笔显然与这两家互联网企业的经营实力以及在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地位息息相关。以腾讯为例,2011年,其1.7万名员工共实现了约285亿元营收和102亿元净利润,人均实现营收168万元。阿里巴巴集团不是上市公司,不披露具体财务数据,但业界相信其营收规模位列中国互联网行业前茅。

   与此同时,这两家互联网巨头均声称人才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并为此在员工薪酬福利上不吝投入。仍以腾讯为例,根据其2011年年报,其在员工福利开支一项上的投入达48.7亿元。按1.7万员工计算,分摊到每位员工身上的平均开支约为28.6万元。

   至于管控风险,魏颖表示,同行们交流中担心的风险包括员工离开后可能带来的坏账风险。无论是阿里巴巴集团还是腾讯的政策,都要求员工在离职时一次性返还借款的本金。

   对此,腾讯的做法是:第一,在内部建立坏账准备机制;第二,如果届时真有坏账发生,会寻求律师、银行等方面的合作予以解决。“这在本质上就是一份借款合同,与两个好朋友之间借钱类似。我们借钱给员工首先就是基于对员工的信任,当然我们内部也会建立相应的机制来管理好一些坏账风险,比如内部的财务准备,借助银行、律师事务所等外部资源一起来做好风险管控。”魏颖说。

   (根据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陶晔、陆可均系化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