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加速走出去:破解中国威胁论困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5 01:48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陈姗姗
低谷中孕育着商机!这是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很多中国企业,在面对走出去的问题时的一种共同感受。
去年以来,欧美经济陷入低谷,给了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更多“走出去”的机会,在去年十宗最大的中国企业进行的海外并购之中,就有三宗由民营企业家操刀进行。
然而,在“走出去”的这条道路上,不论是商业模式还是资源配置,也不论从国际人才还是投资环境方面看,中国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企业加速“走出去”
去年,格力电器在美国成立了分公司,今年还计划在美国建工厂。在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董明珠看来,之所以要选择在美国市场进行突破,一是由于美国现在最需要的是就业,二是自信美国的市场需要格力的产品。
“制造业首先要打破国界,作为格力电器来讲,未来发展应该围绕着绿色环保,而这也是全球的大势所趋,明年我们就要在美国投放最节能的环保产品,为美国市场服务。”在参加博鳌亚洲论坛期间的一场关于“亚洲制造业的战略突破”圆桌会议上,董明珠如此指出。
而在不久前,国内的工程机械巨头三一重工,也以3.24亿欧元收购了德国工程机械巨头普茨迈斯特90%股权,随后又与在液压折臂起重机市场上处于领头羊地位的奥地利帕尔菲格集团下属公司成立合资企业,专门从事随车起重机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服务业务,向国际市场的拓展也开始加速。
对于三一重工在此时加速“走出去”,三一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何真临认为,是时机已经成熟。“2010年,三一生产的混凝土机械,是除三一之外世界所有工厂生产的混凝土机械的2.25倍,但我们觉得在开发领域、在国际化等方面还有一些差距,因此,我们选择整合世界上最优势的资源为我所用,通过收购普茨迈斯特,它所构筑的第一品牌的地位和三一强大的制造能力,叠加起来后就会形成更大的国际品牌溢价。”
今年,三一重工的“走出去”行动依然不会停止。何真临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公司仍在关注欧美等海外一些合适的收购项目,“只要在研发能力、人力资源、品牌等方面能与三一互补,都是公司感兴趣的项目。”
阻力与挑战
然而,与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相对应的是,面临的阻力和挑战也在加大。
3月28日,澳大利亚政府宣布禁止华为参与投标澳大利亚全国宽带网项目,而这已不是华为第一次在海外开拓中受阻。
华为参与投标的澳大利亚全国宽带网项目(NBN),是当地最大的国家建设项目。这块大蛋糕令华为、法国的阿尔卡特朗讯等多家电信设备供应商垂涎不已,而华为在这场竞争中具有明显优势。它已在全球仅有的9个NBN项目中,中标了8个。而且澳大利亚所有主要的运营商都与华为开展了合作。
然而,去年年底,澳方开始传出不利于华为竞标该项目的声音。据当地媒体报道,澳大利亚司法部副秘书托尼·西恩(Tony Sheehan)曾直白地对华为说“不要浪费力气竞标”。今年3月,澳大利亚司法部再次发表了类似意见。
事实上,除了华为,很多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投资海外项目时,都遇到了类似“中国威胁论”的困扰,对此,从去年开始也在加速“走出去”的复星集团,选择寻求“共赢”的方式来缓解国外的担心。
复星集团副董事长兼CEO梁信军告诉本报记者,在投资海外企业时,复星倾向选择有意拓展中国市场的公司,并成为其第一、第二或第三大的有影响力的股东,但不谋求控制它,然后帮助其发展中国市场,利用中国市场的高速增长带动它全球业绩的增长,进而提升其市场价值。
当然,即使在“走出去”的审批环节赢得了“绿灯”,投资后如何做好经营管理,获得有效的回报,同样是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之一。
“我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多多少少还有一些担心,我们的国际化经营能力不足,我们的人才不够,对于国外的投资环境尤其是对司法环境了解得太少。”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在博鳌论坛期间的一场关于“新兴经济体:结构调整与认识误区”的分论坛上如此指出,“因此,我们在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也向企业提出,在走出去之前必须提升自己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必须有人能够熟悉当地的投资环境,尤其是法律环境。否则风险非常之大。”
对此,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施正荣指出,如果中国企业要到美国、欧洲投资,就必须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要比本地的同行更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