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谈银行业高利:改革红利加速消失银行盈利将温和回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5 01:51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李高阳

  随着上市银行2011年年报的相继披露,关于中国银行业“高利”的争论此起彼伏,对此话题的讨论也往往触及银行业改革的深层次问题,争论背后的焦点,实际指向了包括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以及完善民间金融等一系列金融改革步伐。

  近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了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话题涉及银行业“高利”、利率市场化以及小微金融等。

  银行业改革红利正加速消失

  第一财经日报:去年中国银行业净利润10412亿元,同比增长36.3%。你如何看待目前备受关注的银行业“高利”?

  闫冰竹:应全面客观看待中国银行业的高速增长。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呈现出资本充足、资产质量良好、流动性充裕、盈利能力持续增长的良好局面。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中国经济腾飞崛起的大好环境,得益于中国银行业坚定不移地深化内部改革。

  与此同时,银行业是高负债、高风险企业,在保持较快利润增长的同时,必须承担来自实体经济潜在的系统性风险,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利润积累增加拨备、补充资本金、化解风险。特别是伴随利率市场化的不断加快、金融“脱媒”的持续加剧,银行业改革红利正在加速消失。从经济发展的周期来看,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始终是经济腾飞的产物、金融改革的结果,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相伴成长、互利共赢。

  日报:你对今年银行业的盈利情况有怎样的预测与期待?

  闫冰竹:展望2012年,银行盈利在连续实现快速增长后将温和回落。

  具体来讲,生息资产增速会略有放缓,对净利润的拉动作用将有所下降;货币政策的相对宽松会影响银行贷款议价能力,同时存款定期化趋势延续,净息差对银行盈利增长贡献度有所下降;相关中间业务收入增速相应走低,理财业务发展规范管理,手续费收入对盈利贡献增长有限等等。

  未雨绸缪应对利率市场化

  日报:利率市场化对国内银行业中长期发展有着积极正面的作用,但在短期内,特别是对中小银行意味着不小的冲击。对此,你怎么看?

  闫冰竹:从整体上来说,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促进我国银行业提升国际化视野,建立市场化机制,强化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与核心竞争能力。同时,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利率风险管理、资金价格管理能力带来巨大挑战。商业银行必须未雨绸缪,做好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充分准备。

  利率市场化对不同商业银行的影响,必将推动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发生显著变化。一般而言,大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中会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在市场中的优势地位或将更加巩固,而中小银行的市场份额和市场影响力可能进一步削弱,部分中小银行也许将面临生存的巨大压力。

  中小银行应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一是通过战略突破,提升创新发展能力;二是通过经营转型推动盈利模式优化;三是通过管理变革奠定坚实发展基础。

  同时,希望在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对广大中小银行能够区别对待。在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时间和节奏上,应充分考虑中小银行的承受力以及可能给中小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给予中小银行一定的政策保护期,给予中小银行更多业务先行先试的机会,拓宽中小银行收入来源,促进中小银行提高利率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在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还需要创新银行监管方式,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中小银行服务能力。

  日报:与国有大行相比,你认为中小银行开展小微金融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

  闫冰竹:目前,北京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近1000亿元,户数4200余户,领先同业。北京银行属于中小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及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具有管理层级少、信息沟通快、决策灵活以及与企业沟通便利等优势。

  但是,中小银行普遍发展基础薄弱、发展历程艰难,品牌认知度和市场地位较低,仍然是银行业中的“弱势群体”。而且,作为服务小微企业的主力军,中小银行的风险压力和成本压力更大。因此,需要社会各界更加关心关注中小银行和小微企业的发展,为中小银行和小微企业构建更加和谐的发展氛围和舆论导向,进而助推实体经济的发展繁荣。摄影记者/吴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