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场外市场样本:有需求就应放开管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6 01:01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蒋飞
当市场把目光再次投向证监会主导的全国统一场外市场的时候,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下称“上海股交中心”)已经在筹备挂牌企业的第一次增发,以此展示这家地方性柜台市场的生命力。
“2007年我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认为应该有一个交易所一统天下,能渗透到全国各个角落,能够满足企业的融资和交易需求。如果能做到这两点,那么无论上海、重庆还是天津的场外市场,都是重复建设。”上海股交中心副董事长、总经理张云峰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但是,现在张云峰的看法已经发生转变:无论是“出身名门”还是“旁门左道”,都应该从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出发加以判断。“关键是看能否服务好企业,一是能提供流动性,二是能够实现融资。这两条就是评价市场好坏的原则。”张云峰说。
规划建设与自由发展
中国证监会希望搭建一个全国统一的场外市场,但地方自主的场外市场已经是一种客观存在。
一年多之前,张云峰仍在担任申银万国证券代办股份转让总部总经理,但是已经开始把精力放在上海股交中心的建设上。张云峰几乎是一个人从无到有地完成了股交中心吸纳会员和首批19家挂牌企业的工作。目前虽然由于投资者惜售造成成交不活跃,但是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已经开始形成。
对于全国统一市场与地方柜台的关系,张云峰打了一个城市发展的比方:巴西城市巴西利亚是一个按照政府规划建设起来的城市,但是其活力和繁荣度却远远逊于自由发展的里约热内卢。“这一点套用到证券市场也是很贴切的,规划的市场看上去很齐整,但是却可能不适应市场的需要。”他说。
张云峰还分析了美国的经验:国内不少人存在误解,认为纳斯达克的主板市场、中小市值市场、OTCBB、粉单市场代表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却不了解这种市场分层形成的原因;实际上美国市场结构的现状和形成都十分复杂,而推动其演进的动力正是市场的需求本身。
一些在股交中心挂牌的上市公司,甚至并不急于去主板挂牌。“道理很简单,主板上市的程序复杂,再融资很困难,但是场外市场却无比灵活,可以‘小步快跑、随时融资’,更适应发展初期的小企业的需要。”张云峰说。
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正式运行一个多月以来,张云峰几乎每天都要接待三拨客人,晚上才有时间处理工作。来访的除了银行、证券公司和投资机构,还有来取经的地方政府官员。“各地都有建立场外市场的需求,谁来我们这里学习,我一点不保留,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张云峰说。
为什么对潜在的竞争对手抱以开放的姿态?张云峰昨天对本报记者表示,场外市场必须搞,否则无法解决大量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但是目前,已经有不少地方性场外市场面临生存困境,没有资金来源,无法维持人员和平台成本。因此市场资源会经过优胜劣汰和兼并重组,最后集中到几家有公信力的支柱型场外市场中。
期待放开管制
张云峰对本报记者表示,上海股交中心理解监管层的谨慎和顾虑,但同时也期待能够得到平等对待。在项目资源上,上海股交中心尽量避免与目前的“新三板”撞车,未来也将固守“小众市场”的定位。
至于什么是“小众市场”,张云峰将其解释为“不能公开发行、股东人数不能超过200人、面向合格投资者”三条原则。只要守住这三条原则,就能有效控制地方场外市场的风险,同时也与全国性的场外市场形成明显的区隔。
但是在连续竞价、做市商方面,张云峰建议监管层应考虑放开。首先,连续竞价是否连续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其次,当市场已经具备有效的信息传播手段时,连续竞价是提高市场效率的有效手段;另外,实行连续竞价的证券交易所,也可以采用协议转让,这说明手段并非实质。
在做市商方面,张云峰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制度:场外市场规模小、定价难,做市商有利于活跃交易、平抑风险;当市场足够活跃的时候,做市商制度就可以逐步退出,或者过渡到类似混合做市商的制度。
昨日,证监会公布了场外市场发展的总体思路,其中“从市场需求出发”,“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起来,逐渐实现分层构建”等原则,或许会让张云峰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