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项峥:形势错综复杂 我国经济会走向何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6 01:40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项峥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政策刺激效应衰减,经济运行内在制约因素逐渐浮出水面,同时促进未来经济增长因素继续萌芽,让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着“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艰难选择。

   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但受欧债危机加剧引发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因素影响,我国经济运行下行压力明显加大。据国家发改委最近预测,2012年一季度我国GDP约增长8.4%,已经连续五个季度逐季回落。于是,当前社会各界对中国经济是“硬着陆”或“软着陆”的讨论甚嚣尘上。从根本上说,热烈讨论本身并不会改变我国经济运行的轨迹,但准确判断当前经济运行前景,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政策调控的力度和节奏,并最终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轨迹。

   我国官方和民间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的相互背离,也让经济形势判断变得尤为复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12年3月份PMI指数为53.1,环比上升了2.1个百分点,且回升幅度有所加大;但汇丰PMI指数却与此相反——3月份PMI指数为48.3,终止了此前连续三个月升势,创下了三年来的第二大降幅,低于上月的49.6。有分析认为,官方PMI反映了大型制造业企业的景气情况,而汇丰PMI主要是反映了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艰难生态,由此造成数据相互背离。这就涉及一个经济驱动力问题,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若是前者,依据官方PMI指数,中国经济增长出现曙光;若是后者,依据汇丰PMI指数判断,中国经济增长仍将逐步回落。

   2011年经济运行中的一个关键词是“通货膨胀”,而从目前来看,2012年通货膨胀似应低于上年水平,但不确定性因素也很多。经济增长放缓,并不必然意味着通货膨胀水平下降。作为一种经济生态组合,低增长高通胀曾经在上世纪70年代普遍困扰过大多数的发达经济体。人口红利的消失,内在推动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约束又增加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同时平均社会劳动报酬回归将必然带动农产品等普通消费商品价格上涨。

   控制物价上涨,离不开流动性调节,需要约束信贷增长空间。但与此同时,信贷增长放缓,又可能会催生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力度下降的担忧。这些年中国经济的增长,信贷放量增长功不可没,但信贷增长显著超过了实体经济有财务硬约束的需要,导致我国信贷资金使用效率明显低下。

   当前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先前用来判断经济增长前景的指标,如用电量、PMI、信心指数等,似乎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可以说,现在是最美好的时候,也是最糟糕的时候,中国经济将在迷雾中踯躅前行。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