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管道企业“走出去”的机遇和挑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9 00:59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近年来,国际油气储运设施建设 总 体 处 于 高 峰 期 , 市 场 潜 力 巨大,为我国石油管道建设企业国际化 提 供 了 难 得 的 市 场 机 遇 ; 但 同时,由于全球政治经济局势复杂多变 , 又 为 我 国 石 油 管 道 建 设 企 业“走出去”带来不可忽视的风险和挑战。
作为我国长输管道建设“国家队”和“主力军”,中石油管道局近年来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仅2011年,由管道 局 承 担 的 国 际 工 程 项 目 已 超 过16个,在为中石油集团公司建设“ 海 外 大 庆 ” 提 供 有 力 支 撑 的 同时,也为我国石油管道企业“走出去”摸索出许多成功经验。
国际政经局势动荡成最大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顺应国际潮流,“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以中石油管道局为代表的一批油气管道建设企业目前已成为国际化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与国内市场相比,国际市场更广阔、竞争更激烈,风险和挑战也更加突出。
概括而言,国际油气管道市场面临的挑战主要有政治风险、金融风险、市场风险、汇率风险、法律风险、安全环保风险、劳动用工风险、文化习俗风险等等。
首先是全球经济金融风险日益突出。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格局正处于大调整、大动荡时期,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上行,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美元汇率持续走低,特别是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一些国家针对我国企业采取的金融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大量原计划投资的国际工程项目大幅延后。总体上看,国际工程项目的不确定、不可控因素越来越多,经营风险越来越大。
其次是国际地缘政治风险不断加剧。始发于突尼斯的反政府示威行动在2011年年初迅速引爆了中东 、 北 非 等 多 国 政 治 危 机 。 突 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政府相继改朝换代,经历了50余年内战的苏丹最终走向南北分裂,阿尔及利亚、沙特、伊朗等国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社会波动。油气资源国政局的动荡不安,加剧了国际工程项目的社会安全风险。
另外,国际市场同业竞争日趋激烈,工程利润缩水,市场风险增大。伴随世界金融危机影响的持续蔓延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世界油气能源战略力量呈现出长期竞合态势。激烈的行业竞争引发了国家之间、集团之间的实力角逐,国际市场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
创新商务运营模式化解市场风险
中国企业“走出去”,既要看清楚面临的政治经济风险,同时也要看到国际市场存在的巨大商机。从国际油气管道建设市场来看,伊拉 克 、 利 比 亚 等 国 家 战 争 创 伤 未愈,以石油能源为支撑的国家经济百废待兴,孕育着大规模的油气储运设施和油田地面工程建设市场。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剧烈,传统的项目信息跟踪、招投标模式已不能满足国际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如何审时度势、趋利避害,抓住商机、规避风险?中石油管道局的做法是积极推进商务运营模式的创新。
一方面,要加强与项目所在国政府部门及我国国际性金融机构的沟通与联系,通过多种方式拓宽市场渠道。管道局在跟踪开发加纳朱比利区块天然气管道、厄瓜多尔、刚果(布)和委内瑞拉成品油管道等项目时,对国家援助贷款、买方信贷、B O O T等融资模式进行了研究,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了联系,拓宽了市场。
目前,管道局已中标加蓬电力线路工程买方信贷项目,成功迈出了运作融资项目的第一步;与中非发展基金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力求 借 助 中 国 越 来 越 强 大 的 资 本 优势、对外投资援助和中石油集团公司“走出去”的政策扶持,不断扩大商务模式,开启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还要与国际知名公司特别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加强合作,联手获取国际项目。比如,伴随伊拉克市场的不断扩大,管道局成功参与了B P、壳牌、埃克森美孚、鲁克等世界知名公司的在伊项目,加强与艾勒夫(IL F )、潘斯潘(P enspen)、白克德(B echtel)、沃勒 帕 森(Worleyparsons)、 梅 森(Masons)等国际知名工程公司及律师事务所交流合作,并正与伊拉克国家石油建设公司磋商成立合资公司,在管道、储罐、油田地面等工程建设,管道维抢修、检测、防腐等技术服务领域谋划深入合作,与55家优秀供货商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推进了国际化进程,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强化风险管控提升应对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际工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工程 项 目 管 理 受 到 的 挑 战 也 越 来 越多 , 有 效 控 制 风 险 成 为 中 国 企 业“走出去”的必然选择。
当前,国际工程不仅存在诸如质量管理风险、H SE管理风险、劳动用工风险、经营风险等传统意义上的管控风险,而且还经常伴有政治风险、商务风险、法律风险、防恐风险等,部分“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由于对海外风险预估不足,对国际规则了解不够,安保方面投入不足,缺乏对应急突发安全事件的心理预期和能力建设,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和能力,由此造成各种纠纷频发、小纠纷易演变为大纠纷。而中石油管道局在提高风险意识,最大限度地规避安全风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石油管道局遵循“安全、有效、可持续”原则,注重建立风险事前防范体系,积极推进国际业务本土化用工管理,不断增强抵御和化解风险的能力。
合同管理是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针对业务工作特点,中石油 管 道 局 一 方 面 从 精 细 化 、 制 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等方面入手不断强化法律合同基础工作,建立起以合同管理为核心,适应企业国际项目管理实际、可操作性的法律合同技术标准(或规范)体系文件。该体系文件涵盖从前期调研到后期合同关闭的全过程管理,保证对各类风险的全面识别及有效防范;另一方面健全国际工程项目法律合同咨询保障体系,采用“工程项目管理专家+律师”外部咨询操作模式,强化与知名咨询机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其在项目管理和法律层面的优势,有效规避风险,最大限度保证企业的合法利益。
为有效防控安全风险,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中石油管道局着力推进国际业务用工本土化,规范国际项目本土化管理,实施有针对性并逐级管理的本土化规划方案及配套措施,建立了本土化用工从招聘、培 训 到 使 用 、 考 核 完 整 的 管 理 办法,技术和操作服务工种的本土化用工比重不断加大,本土化用工总量稳步提升,国际业务本土化用工比例提高到57%。而在“因地制宜、统筹推进、文化融合、提升质量”的总体指导思想下,本土化员工也实现三个转变:即由单纯的注重本土化员工数量到更看重员工质量,从聘用一般劳务到引进中高级管理人才,从临时聘用到培养忠诚于企业的长期固定员工。
此外,结合企业实际,中石油管道局有针对性地强化海外防恐培训力度,规定出国人员必须取得《海外防恐安全和H SE培训护照》、《管道局国际工程项目H SE培训证书》,同时建立国际工程项目突发事件案例库,健全《涉外恐怖袭击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通过这一系列举措逐步形成具有石油企业特色的社会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提升了社会安全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