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富士:深耕技术谋长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9 04:45 来源: 经济日报

  果断的战略决策抓住了最佳转型时机,清晰明确的战略定位整合各方资源,衍生于传统核心技术的技术创新策略保证战略转型的顺利平滑。

  与柯达一样,富士的胶片业务也受到了数码技术的明显冲击,但与柯达偏于保守和犹豫的作风相比,富士在数字化道路上则要坚决得多。富士胶片集团CEO古森重隆对胶片的态度可谓是果断而彻底,2004年开始,富士大规模收缩胶片业务,花费了2500亿日元裁撤多余的经销商、实验室、员工和研发人员。“这是一次痛苦的经历。”古森重隆说,“但如果放任自流,大家都会完蛋”。

  当然,富士战略转型的坚决还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形势所迫,二是条件成熟。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胶卷市场,是富士的天下,牢牢占据着中国60%以上的胶片市场份额。柯达进入中国后,与中国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签订了“全行业合资计划”,给富士带来致命打击,至2001年时,富士在中国胶卷市场的占有率从70%迅速滑落到20%。在柯达的巨大压力下,中国市场最先成为了富士战略转型的前沿。

  关键是在当时数码业务已有壮大的迹象,但柯达还“看不上”和“不注意”,这对富士而言可谓天赐良机。上世纪80年代,数字化拍摄技术尚处于萌芽状态,富士胶片即预感到数码时代即将到来的危机,从而一直在发展自己的数码业务。1997年,富士在苏州的工厂开始生产数码相机,并大量供应中国市场;1999年研发出SuperCCD技术。到2002年时,富士产品数字化比例已经达到了60%,而柯达只有25%。正如古森重隆所言,“80年代我们只是想到要改变,而现在到了彻底改革的时候”。

  数码技术为富士的战略转型提供了坚实支撑,而提供这一支撑的远不是数码技术一项。古森重隆表示,仅仅把业务重心放在数字成像上,无法维持其营收。富士的做法是,将自己在传统胶片领域积累的精密化学、对光线与色彩的控制等核心技术“重复使用”,通过技术融合不断延伸到医疗、生命科学、高性能材料等领域,开发出含有自己技术的新产品。

  比如富士胶片将胶片专业技术用于开发薄膜,并将其用于电脑、电视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的LCD面板。这项业务始于大约10年以前,现在已经成为富士胶片最具竞争力的业务之一。富士胶片最新的一项业务是化妆品,这项业务使用的技术来自于防止相片褪色的抗氧化技术。

  由此可见,富士的产品转型并没有脱离影像业,而是不断从传统影像业中汲取养料,将几十年积累沉淀下来的胶片技术成功复用到其他领域,培育公司未来的“现金牛”业务。“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是,我们有能力在数字化时代到来时转型自身业务。”古森重隆表示,富士胶片与柯达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富士利用最初是为照相胶片开发的技术去做了别的事情。

  如今富士胶片集团已形成三大事业群,即以摄影胶卷、彩色照相机、数码照相机为产品代表的影像事业;以医疗、印刷、液晶显示屏材料为主要产品的信息事业和以文件处理器、复印机、打印机为主要产品的文件处理事业。前不久公布的富士胶片2011年度第三财季(2011年10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报告。数据显示:公司三季度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04.87亿美元,营业利润10.84亿美元,盈利保持持续良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