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面条王子带着歌声返乡创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9 06:19 来源: 东方早报

  上外食堂齐师傅下了9年面条赢得师生尊重 歌声和微笑是最特别的调料

  “面条王子”带着歌声返乡创业

  齐一胜师傅   齐一胜师傅

  早报记者 李伟 实习生 严昊

  一顶厨师帽,一身葱蒜味,刚忙完食堂工作的齐一胜站在了上外十大歌手的舞台,作为特约嘉宾,他以一曲带着哭腔的《海阔天空》向台下1000多名学生告别。

  齐一胜今年30岁,在上外松江校区食堂下了9年面条。因为煮面技术高超,加上他是唯一坚持在工作时带着高高厨师帽的厨师,他声名远播,师生们亲切地叫他“齐师傅”、“齐哥”。在微博(http://weibo.com)和校园论坛上,学生们甚至还送给他一个雅号“面条王子”,也引来媒体的采访。他的面陪伴着很多学生度过了大学的“青葱”岁月,“我们都是吃着齐师傅的面过了专四专八。”一名往届的毕业生在微博上留言。

  在上外工作9年的齐一胜4月2日坐上了返乡的大巴,此行是要回家创业开个面馆。他回家的行囊并不比十多年前来上海多多少,但是他自豪地说:“我齐一胜赚了!我有了一个体贴的妻子,一对可爱的儿女,更重要的还有上外师生对我的尊重。”

  煮面:

  唱唱歌耍耍手艺

  几天前,一篇《齐一胜要走了,请大家留言送别之》的日志在人人网上登出后很快便被浏览了3900多次;随后,相关的微博状态近乎刷屏;

  再后,走在校园里,抑或排在食堂等着买面的长队中,你总能听到这样的议论——“面条王子要走了” 。

  “这几天,每天都会多卖出几十斤面条。”齐一胜说。

  食堂的面条窗口是齐一胜真正的舞台,身材偏瘦小的他,下面条时双手上下翻飞:右手抬起筷子捞起面举过头顶,左手抄起漏勺接住后抖动小臂沥干水,然后顺势将面条灌篮般扣进面碗。齐一胜说他一锅能下40多碗面,一个中午有时能卖四五百碗。

  在来上外食堂之前,齐一胜在城隍庙的松云楼和南京路的五芳斋做过切配工,也下过面条,不过那时候一次也就下七八碗。“第一次看到那么多排队的学生我都傻了。”刚进食堂时,齐一胜手忙脚乱根本来不及。有时候面煮得不透或者糊掉,还有学生问他要工号,后来他索性把名字写在帽子上方便师生投诉。

  自从齐一胜要辞职回家的消息在上外校园不胫而走,原本排着长龙的面条窗口更是人满为患,甚至有学生端着面碗告诉齐一胜,自己是替一位在法国留学的上外学子来吃面的。

  一日中午,大三的仇同学一下课就赶到面条窗口,不巧的是齐一胜抽身去拿浇头了,旁边窗口的阿姨便准备代劳。不料仇同学急了,连忙阻止:“等一下!我一定要吃齐师傅的面!”

  记者也试着点了一碗,却发现味道远没有好到非吃不可的地步,然而,大一学生诸葛晔男听说齐师傅要走后,连续一个礼拜都来吃面条。“每次看到他,他都在笑,有的时候还哼着歌,很欢乐。”在她看来,歌声和微笑是齐师傅面条最特别的调料。

  “学生上课很辛苦,总不能板着脸把他们气饱。他们等面时我就唱唱歌耍耍手艺给他们解闷,拿面时我就笑一笑给他们开胃。”齐一胜毫不吝啬地说出了自己的煮面“秘笈”。

  “我是2003年3月4日来上外的。”就像很多人还记得自己读大学的第一天,齐一胜一口就说出了自己进上外的日子。在上外食堂的最后几天,齐一胜不断收到学生们的道别和祝福短信。“怎么也没想到有今天的名气。”说到这里,齐一胜有点洋洋自得。

  闲暇:

  听听歌看看故事会

  齐一胜最喜欢黄家驹的歌,因此给儿子取名齐家驹。这位“面条王子”2004年就迎娶了自己的公主,夫妻俩膝下有一双儿女。一家人原本在学校周围的农村租了一间房,每月150元,但是2007年房屋拆迁加上女儿的出生,迫使妻子带着儿女回了安徽阜阳的老家,而齐一胜自己则住进了学校提供的后勤宿舍。

  学校宿舍条件不错,虽然是六人间却很宽敞,衣柜、桌子、电视、空调一应俱全。齐一胜的床头挂着一个小音箱和一个耳机,闲暇的时候他就听听歌,看看《故事会》,偶尔去操场踢球,有时还会下河摸鱼,每次都能收获十几斤。然而说起在老家的妻儿,齐一胜却很愧疚。“人家孩子穿什么,我家又穿什么。”想到过年回家时看到自家孩子吃穿不如村里其他人家,做了父亲的齐一胜泪水盈满了眼眶。

  去年,有学生告诉齐一胜,他在网上火了。齐一胜试着用手机在百度输入了自己名字,结果满页都是他的故事,但他却没敢把这个喜讯告诉妻子。原来齐一胜早就上过校园报纸,而当他兴冲冲地向妻子臭美时,妻子只是冷冷地问了一句——“会给你加工资吗?”

  齐一胜去年当了食堂点心班的副班长,工资还真涨了300元,每月一共能拿2500元。可是面对马上就要到读书年龄的一双儿女,夫妻俩还是感到生活有些难以为继。在电子厂工作过的妻子甚至提出让他回家带小孩,自己出来打工,因为电子厂虽然加班辛苦,工资却要比食堂高不少。

  创业:

  有资本再回上海

  外出打拼15年的齐一胜自然不愿以这样的方式回家“吃软饭”,夫妻俩最终决定在老家盘下亲戚的一家面馆。“店名就叫‘齐一胜面馆’。”

  齐一胜似乎盘算了很久,其实早在2004年齐一胜就尝试过自己开店。那年趁着暑假清闲,觉得“上海遍地是黄金”的他花了两万多元盘下了朋友在浦东的一个店面,然而开业后却生意清淡,邻居告诉他这家店的牌子早就做瘫掉了,他最后只能回到了学校食堂。

  对于在老家开店的前景,齐一胜很茫然却走得很坚决。“过年回去觉得也没多少生意,但这是我必须要走的路。”齐一胜表示自己准备先多学点手艺,拓宽品种,以后有了资本,还是打算回上海开店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