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提升配置金融资源能力 综合环境仍需重点改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9 09:1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的《“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提出,到2020年,要把上海建设成为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无论从金融市场体系发育程度,还是金融机构数量、金融交易规模等指标来看,上海已经呈现出国际金融中心的雏形。根据《“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提出的目标,比照世界几大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经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蓝图清晰可见。

  提升配置金融资源能力

  把上海打造成为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有助于显著增强我国金融资源配置能力

  根据2011年度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对全球45个金融中心的排名,纽约和伦敦两个国际金融中心位居首位,东京、香港和新加坡紧随其后,上海综合排名位列第六。

  上海金融学院副院长吴大器教授介绍说,该指数的5个一级指标分别是金融市场、成长发展、产业支撑、服务水平和综合环境。与发达金融中心相比较,上海的“成长发展”列第1,但是作为指标权重最大的“综合环境”仅列第19;与新兴经济体比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信心指数、资金吸引力、人才吸引力和本币知晓度等方面均名列前茅。“上海要紧抓金融市场的成长发展不放松,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尤其要在综合环境建设上急起直追,注重产业支撑向服务实体经济转型。”

  金融中心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范围内的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对提升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市场交易是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功能,产品定价是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作用,支付清算在国际金融中心市场交易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肖林认为,把上海打造成为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有助于显著增强我国金融资源配置能力,不断满足我国快速增长的人民币资产交易、清算和结算需求,也有助于防范人民币国际化风险,提高我国金融风险管控能力。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差距在于缺乏非居民参与,需要提高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开放程度。”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货币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周宇指出,作为全球进行人民币金融产品交易的平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为非居民提供的人民币金融产品种类越多、规模越大,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就会越高。当前需建立人民币国际清算中心和海外人民币投资中心,以此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疏通人民币回流渠道。

  “国际金融中心建成的一个必要前提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实现可兑换,一个基本特征在于金融要素交易的市场中心。市场在哪里,金融中心就在哪里。”上海市金融办公室主任方星海说,上海已形成最全面的金融要素市场,但仍需大尺度开放,坚持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方向。

  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金融中心和金融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是实体经济,金融产品的创新也必须是来源于实体经济和企业的现实需求

  “在我国强大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背景下,通过我们自己的国际金融中心对资源进行配置、满足经济发展对资本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肖林认为,金融中心和金融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是实体经济,金融产品的创新也必须是来源于实体经济和企业的现实需求。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必须以服务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快速成长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支撑。

  周宇认为,我国仍然面临相当艰巨的转型任务,而金融业属于高端的现代服务业。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可以通过促进金融业发展,提高服务业和高端现代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从而使我国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还可通过集聚社会资金,鼓励和支持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通过上海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中国向创新型社会转型,必须要有健康的资本市场做支撑。”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周林教授说,有创新想法的企业家只有通过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得到需要的资金,才能将新技术新想法变成真正的商机,而风投和私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健康的资本市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培育创新型企业成长、推动产业升级换代、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方面,吴大器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利于促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加强各地在金融市场、金融支付体系、金融信用体系、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同时,上海优势金融资源可以与中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对接,鼓励支持在沪金融机构到中西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支持西部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来沪上市融资,以此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

  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还能促进我国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专家建议,可以加大金融对城市旧区改造、城镇化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支持,加大对养老、医疗等民生事业的支持,推进与社会管理有关的保险业务创新,例如发展安全生产责任、产品质量责任、环境污染责任等保险业务。

  综合环境仍需重点改善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相关税收、法律、监管和人才制度应当参照国际惯例,开展先行先试

  “与伦敦、纽约等国际知名金融中心相比,综合环境仍然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短板。”吴大器说。比如,金融法治环境不够完善,金融业税制结构不尽合理,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覆盖面不够全面等。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金融的本质是风险控制能力,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是人才。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相关税收、法律、监管和人才制度应当参照国际惯例,开展先行先试。

  “无论是金融市场化改革、金融创新,还是加快金融对内对外开放,一个共同的前提是建立良好的法律和诚信体系。”方星海说。与此同时,国际金融中心还需要完善商业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配套,“上海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的发展、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容量,都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支撑。”

  “在可预见的未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如能在推进金融审批市场化改革,促进金融市场的功能、产品和机构多元化多层次化,以及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税收制度等方面有所突破,机构和人才的聚集将水到渠成。”肖林说,“‘十二五’时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期待更大的飞跃。”

  (责任编辑:段丹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