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苗苏:CPI反弹负利率重现 周期性通胀或成顽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9 11:3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上升3.6%,超出了道琼斯通讯社调查的15位经济学家给出的上升3.3%的预期中值,也高于2月份3.2%的升幅。CPI反弹使中国重新回到负利率时代,对中国通货膨胀的担忧也随之而起。虽然有媒体将CPI反弹咎于油价上提引发的“蝴蝶效应”,但是如果从更长的时期看,周期性通货膨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现象。

  如果将CPI同比涨幅超过3%作为判定通货膨胀标准的话,过去10年中国至少经历了三轮比较明显的通货膨胀,第一次从2003年11月至2004年10月,第二次是从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第三次也就是本轮通货膨胀是从2010年7月开始,至今尚未看到明显缓解迹象。

  周期性通货膨胀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虽然适度的通货膨胀能够制造经济繁荣,但是长时间周期性的通货膨胀却可能引发灾难。通货膨胀表面上看是物价上涨,货币购买力下降,其实质却是社会财富转移,将本应属消费者的社会财富转移到生产者手里。通货膨胀的直接后果是实际工资收入下降,生活成本提高。严重通货膨胀会导致民众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甚至会导致社会总需求萎缩,使经济运转出现困难。

  当然通货膨胀也有受益者,那就是处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和大规模信贷接受者,因为通货膨胀造成的实际工资下降相当于降低了劳动力成本,而大规模信贷接受者则可以用贬值了的货币偿还债务。在当前中国处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而背负有巨额财政赤字的各级地方政府也是通货膨胀的受益者。

  通货膨胀对经济体系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可能使价格体系失灵。价格是市场经济中的信号系统,资源配置和市场运行都依靠价格信号来完成。通货膨胀使价格信号作用失灵,人们分不清哪些价格反映了通货膨胀,哪些没有。这使得人们无法有效完成资源配置,无法进行长期规划,甚至可能使税收金融法律的管理手段失效。其次通货膨胀使分配制度受到扭曲,它使得依靠固定收入的那部分人群收入下降。典型的就是依靠退休金和储蓄金的人群,这容易引发社会矛盾。

  笔者认为,对于通货膨胀中国政府不应手软,更不应纵容长期性通货膨胀侵蚀广大民众利益。长时间周期性的通货膨胀如同养虎,稍有不慎就可能遗患无穷。在治理通货膨胀的问题上,中国政府需要拿出更加强有力的措施,治疗顽疾需要猛药。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