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猪已经俯卧谁把CPI撑起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0 01:30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每经评论员 叶檀
3月份CPI涨幅超过预期。猪肉一直被认为是推高CPI的主要引擎,猪肉价格在CPI的比重大约是3%,目前引擎熄火,CPI仍然存在巨大压力。
养殖户、饲料商、中间商、消费者都不能从猪肉价格下跌中获利。
拉高3月份CPI的主要是食品与消费品。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2.39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价格上涨4.3%,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2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1.3%,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78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20.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64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11.4%,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27个百分点;而鲜果价格与蛋价下跌。
猪肉价格同比上升11.3%,但环比价格下跌,肉禽及其制品价格环比下降2.5%,其中猪肉价格环比下降4.8%,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约0.17个百分点。
养殖户在硬撑。目前猪肉价格已经下跌到接近 “大规模杀猪周期”的地步。从今年1月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下降。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显示,从1月26日开始,全国猪肉价格持续下降,现已超过两个月,其中超过五成省区市猪肉价格降幅在15%以上。此外,商务部数据也显示,截至4月1日,全国猪肉价格已连续九周回落,比1月下旬下降11.5%,上海、北京和天津价格比1月下旬分别下降23.7%、22.6%和14.8%。生猪养殖处于关键的盈亏平衡点上。
养殖户是猪肉价格下跌的天然受损方,与猪肉价格不断下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饲料、人工等养猪成本不断攀升。
综合猪肉价格网等专业网站的数据,2011年3月,月内猪肉平均价格21.17元/千克,环比上涨0.98%;玉米平均价格为2042.45元/吨,较上月上涨56.99元/吨,环比上涨2.87%;豆粕平均价格为3464.25元/吨,较上月下跌29.23元/吨,环比下跌0.84%。而今年4月第一周,猪肉价格为每千克24.65元,玉米均价环比略升0.40%,同比升6.75%(涨0.16元/千克),且创出了三年来的新高;小麦麸环比略降0.48%,同比上升8.33%(涨0.16元/千克);肥猪配合料环比略升0.61%,同比涨5.41%(涨0.17元/千克)。
消费者从猪肉价格下降中获利只是一厢情愿。猪肉价格在螺旋式上升,只不过是上升的多少不同而已,目前的猪肉价格下跌是上升通道中的一个平台。
据资料显示,2007年4月13日猪肉平均价格是12.96元/千克,8月就上涨到20.22元/千克,涨幅高达56%,创下历史新高。2011年5月份全国猪肉批发价平均在25元/千克左右,当月CPI同比上涨5.5%;6月份,全国猪肉批发价格平均在26元/千克,CPI同比推高至6.4%,创3年新高。如今猪肉价格下降,但依然高达24.65元/千克,消费者没有从中得到多大实惠。
猪饲料企业同样无利可图。
据《南方农村报》披露,截至3月末,玉米价格接近2600元/吨,豆粕报价3300元/吨。两种原料占据了饲料含量的近90%。受成本因素影响,近两个月来猪料价格两次微涨,每次涨幅约在50元/吨。广州希望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良计算,大规模的全价饲料企业包装、人工成本、包装成本之和约为120元/吨,而中小规模的在此之上,高的甚至达到180元~190元/吨。在小中大猪料阶段,玉米的用量约为65%,豆粕用量在20%~25%不等,加上预混料以及一些其他的添加剂,再去除配方成本和1%的原料加工损耗,品质较好的小猪料的价格约为3500元/吨,中大猪料价格约为3300元/吨。而一些非品牌的猪料企业,由于采购的玉米等成本相对较低,采用的杂粕、DDGS等原料成本相对较低,生产出全价料的成本会低于上述的价格。考虑到人工成本在近两年成倍上升,玉米等原材料价格上升,必然倒推饲料价格进一步上升。饲料企业同样处于盈亏平衡点上。
价格在上升,各方都未获利,上升的利润去了何处?只有一个解释,全球释放的货币已经从根本上推高了基础产品的价格,我们再也回不到2006年以前的猪肉价格周期去了。
全球制造业不振,石油与农产品两大核心价格却处于高位。泰国泰华农民研究中心3月22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2012年1~2月,世界市场上的农产品价格呈上涨态势,食品价格指数从2011年12月的210.8升至2012年2月的215.3。到3月20日,中国玉米期货打破历史纪录,在2477元的高位盘整;大豆、强麦等谷物期货均呈上涨走势。美黄豆从2月至今,已经上涨近15%,目前在近半年的高点运行;美玉米亦震荡走强。
全球发放货币的恶果已经显现,全球出现了轻微的滞胀趋势,对于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尤其明显,这就是肉价不飞CPI乱飞的根本原因。一些投资者为一己之利继续呼吁美国推出QE3,无异于在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复苏之路上,再放上一块大大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