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秀明:经济去房地产化是一个渐进过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0 05:45 来源: 证券时报网袁秀明
数据显示,自1998年住房市场化改革以来,房地产投资占整个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绝大部分时间在20%以上。近十几年来,房地产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已不言而喻。面对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以及调控政策不放松局面,2012年2月份房地产投资增速仍然保持在27.8%的高位,投资额占整个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也达到25.63%的水平,可见房地产业对稳增长的贡献功不可没,房地产兴衰对中国经济的意义不可低估。
近些年房地产发展与经济增长高度相关,房地产繁荣时期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相当大,而房地产萧条时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很大,可谓是“荣也地产、枯也地产”。进入新世纪的头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房地产投资大幅度增加,房地产价格持续上升,在其中就起到了一定作用,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房地产市场低迷、价格下跌对经济又产生了较大的负面作用。从房地产的份额和带动作用来看,“荣也地产,枯也地产”的局面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恐难改变,因此,当前在房地产调控条件下,适度增加普通商品房供应,满足大众住房消费需求,对保证经济稳定持续增长是相当重要的。
考虑到房地产的巨大波动可能对经济带来系统性风险,为摆脱房地产对经济的过度控制,中国正在力促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型与升级,并努力实现多向实体经济倾斜,大力倡导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当然这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综合经济实力的需要。但无论如何,中国这么一个庞大的经济体要实现经济结构的顺利调整与转型,肯定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在结构调整期间,保持经济稳定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保证转型成功的最基本条件,否则若经济大幅下滑,救经济唯恐不及,更无暇去进行经济结构的转换。正如2008年-2009年,由于经济大幅下滑,房地产价格大跌,此时为保增长,不惜出台多项鼓励房地产的措施来力保经济,不仅持续多年的房地产调控前功尽弃,而且为2010年以来的房地产价格暴涨与随之而来的调控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一旦经济发生较大危机,决定者往往会将这种饮鸩止渴的措施拿来当救命草,还何谈此时进行大力的经济调整与转型。所以,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是必要的前提条件,而这就要求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调整。
从长远看,经济要摆脱房地产支柱地位仍需要一个过程。从近期经济数据来看,在稳增长中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总投资额1/4还多,其在经济中的分量可见一斑。
因此,我们对待房地产的态度应该是长期与短期相结合,既要在长期内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又要保持短期的平稳调整,保持其相对平稳的发展。首先,房地产稳健运行可以防止中国经济硬着陆,鉴于房地产产业链漫长,房地产业稳健可以使经济保持相对繁荣,不至于出现增速大幅下滑的局面,避免硬着陆的发生;其次,房地产稳健发展可以为结构调整、经济转型赢得时间,为新兴产业发展赢得时间,很明显新兴产业的培育需要一个过程,不是短期可以实现的,特别是一些需要较多技术含量的产业更不是短时期可以发展起来的,经济稳步增长可以为新兴产业发展创造一个较好的发展环境;此外,中国正在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在此过程中,房地产业支柱性地位短时期内仍难撼动,房地产要为城市化提供大量的硬件设施和强大的物质基础,要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仍然是城市居民消费的重要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