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生的逼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0 02:4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陈承
罗杰·克莱门斯是最后一位被迈克·华莱士(Mike Wallace)拷问的对象。
2008年1月,克莱门斯穿着整洁的蓝色衬衫,带着满脸诚恳,正襟危坐于华莱士面前——华莱士为此次专访选择的地点,恰恰位于克莱门斯在休士顿的家中。
克莱门斯是美国职棒大联盟的一位投手,被认为是史上最伟大的投手之一。这次,他面临着坊间对于他使用违禁的类固醇兴奋剂的指控。
“我怎么才能证明我的清白·”克莱门斯在开场白里略带委屈地反问华莱士。
“显然,你根本没有为自己澄清过,”华莱士一字一顿地逼问,“说出来吧。”
起初,克莱门斯显然还没有深刻领教到华莱士的典型逼问式采访,他激烈地回应称,华莱士可以去采访他的队友和朋友以证其清白。
终生的逼问
然而几分钟后,克莱门斯就败下阵来。华莱士以精心准备的材料开始反击,克莱门斯默默倾听,喉结时不时地上下跳动,并伴随着快速地眨眼。又过了几分钟,克莱门斯开始不停地喝水,语气已大为削弱,面对华莱士援引他人的指控,他只慢慢地说了一句:“他所说的一切都是假的。”
这段专访随后在华莱士服役了38年的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著名电视杂志栏目《60分钟》上播出。华莱士没有在当次的节目中宣布自己彻底退休,但对克莱门斯的专访成为了他留给观众最后的节目记忆。
3年后,美东时间2012年4月7日20时,华莱士在其位于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的寓所内去世,终年93岁。
在不寻常的一生中,华莱士以经典的逼问式采访了众多世界各国的政要和风云人物,包括邓小平、江泽民。也就在1986年的那次专访中,邓小平向华莱士透露:“我正在说服人们,我明年在党的十三大时就退下来。”
“电视产业中一股强大的力量”
华莱士的死讯由他生前效力的CBS晨间节目“Face the Nation”率先发布。随后,CBS现任CEO莱斯利·穆恩福斯在该电视台发布的讣闻中称迈克·华莱士“是电视产业中一股强大的力量”。
华莱士的力量来自于其被公众广为所知的逼问式采访,而于1968年开始播出的《60分钟》栏目,是他终生为之服务的载体。
1968年9月24日,曾以报道过尼克森辞职消息闻名的主播亨利·里森纳与迈克·华莱士一起端坐于电视画面的左右两侧,宣告《60分钟》栏目正式推出。
两年后,亨利·里森纳跳槽至美国广播公司(ABC),华莱士则继续留在《60分钟》,并在随后近40年的记者职业生涯中,将这档栏目打造成了被全世界观众所熟知的金牌栏目,也成为自其开播后,除小布什外,美国历届总统都曾经被专访过的栏目。
对外国领导人的专访,是他发挥逼问式采访的一个重要场合。节目中,他与外国首脑们从来不缺乏对话间的尖锐交锋。
2006年,临近退休的华莱士争取到一次专访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的机会。在那次访谈中,内贾德对华莱士称,“我听说这是你最后一次采访”。华莱士则针锋相对地回敬:“你认为如何?(你的意思)是不是现在你退休是个很好的主意?”
2005年,他甚至在与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专访中宣称:“俄罗斯现在根本没有真正的民主,算了吧!”
在更早的1979年,他还拿时任埃及总统萨达特将伊朗精神领袖哈梅内伊描述为“狂人”的话,追问后者对此有何评论。
对此,《纽约时报》发表的华莱士讣闻中,对华莱士逼问式采访的评价是:“他的成功经常来自于他向采访对象掷去的问题,而非他所获得的答案。”
在其最后的那次专访中,时龄90岁的华莱士依然保持着咄咄逼人的提问方式,他的声音仍旧保持着从业以来一贯的“播音腔”,只是年龄增高,他的咬字稍有不清晰——但这已足够让他的采访对象罗杰·克莱门斯感到被高度压制。
华莱士对电视工业的贡献,不仅限于独特的采访方式,也有其高质量的调查类新闻。在其记者生涯中,华莱士获得过21次美国电视最高奖项“艾美奖”——其中的一次获奖,来自于在“911”事件发生前几周,他曾在节目中以自己调查的内容警告,美国或将遭受恐怖主义袭击。
他的小儿子克里斯·华莱士亦受其影响,从哈佛毕业后,历任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和福克斯新闻网记者、主播。
从电台主持到调查记者
华莱士的媒体生涯始于广播。
1918年5月9日,他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布鲁克林的一个俄罗斯犹太人家庭,父亲是一名杂货商和保险经纪。1935年开始,他就读于密歇根大学,在校时一度担任校报记者。
富有磁性的嗓音使得他在大四时,开始担任一档广播音乐竞猜栏目的嘉宾。此后数年,他辗转于密西根各地数家电台。
1947年,华莱士与电影明星芭芙共同主持一个名为“姿帕斯讲场”深夜清谈节目。这个以调情为主的轻松幽默的节目,一下子就抓住了受众的心理,很快就引起了CBS的关注。
随后,他以播音员的身份加盟CBS电台,主持过数档风格迥异的电台栏目——彼时,他的形象仍非此后为众人所知的调查记者,而只是一个口齿伶俐、善于幽默的电台主持。直到60年代,他从电台转到电视台,在担任了3年CBS早间新闻节目主播后,于1968年开始,成为《60分钟》初创元老并一直效力到2008年。
他此前曾回忆称,1962年,他的大儿子彼得·华莱士在19岁那年因为爬山而意外去世的事件,使得他加速决心回归新闻行业。在此之前,他甚至还代言着一款卷烟广告,这成为了他最大的收入来源。
在成为《60分钟》节目记者前几个月,华莱士差点就被当时正在竞选总统的尼克松招入麾下。当时,尼克松邀请华莱士担任其竞选团队的媒介秘书。
“当时我对这个邀请曾做出过相当认真的思考,”华莱士后来回忆称,“我对尼克松相当尊重。他很机智,工作也很努力。”
但最终华莱士仍然让尼克松失望了。“我不喜欢挤出一副笑脸来报告坏消息”,他说。
4年后,水门事件的爆发使得尼克松黯然下台,但调查记者却迎来了新的时代,而备受推崇,《60分钟》亦接着这股热潮而迅速成为了全美知名的电视栏目。
1970年末期,《60分钟》已成为全美在周日被观众评价最高的栏目,还一度在5年里获得过全美第一电视秀栏目佳绩。从1977年开始的23年中,《60分钟》还保持着电视节目前十名的记录,并至今未被打破。
从1980年代初开始,华莱士与不少调查记者一样,开始饱受抑郁症的困扰。他曾写信给一个基督教信仰组织创办的杂志称,“我已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感到沮丧。我为了克服这种感觉所作出的努力,甚至比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要大得多。”
1984年,华莱士的抑郁症因为一起诉讼而加深。在一部由华莱士制作的纪录片《没有算在内的敌人:越南的欺骗》中,华莱士逼问参加越战的美国将军威廉·威斯特摩兰是否谎报军情,夸大越共实力,导致美军在越战的泥沼中越陷越深。
节目播出后,威斯特摩兰以诽谤罪将华莱士和CBS告上法庭,索赔高达1.2亿美元,华莱士几乎每天都必须列席法庭,坐在被告的位置。诉讼绵延4个月,CBS最终作出道歉,威斯特摩兰则放弃了赔偿要求。
“坐在法庭上,听着自己和同事不断地被叫作说谎者、造假者甚至叛徒”,华莱士事后回忆,“我作为一个记者的道德和名誉被撕裂了,即使审判结果完全有利于我们,都不能弥补这种伤害。”
这起诉讼使他整夜失眠,并开始依赖安眠药。2006年,88岁的华莱士宣布从《60分钟》栏目退休,但此后他仍以客串主持身份参与过节目制作。直到2012年华莱士去世时,他的最后4年时光一直都在与心脏病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