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全球农产品价格重回高位 新一轮食品通胀威胁需警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0 06:16 来源: 金融时报

  记者 张环

   在经历2011年先扬后抑之后,2012年全球粮食价格已悄然走出一波上扬行情,呈3个月连涨之势。美国市场上农产品一路飙升,其中大豆已累计上涨17.5%,豆粉大涨25%,豆油涨幅超过8%。4月9日,彭博资讯对32位市场分析师的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农业部即将发布的数据或显示国内玉米库存将于今年8月底萎缩至近16年来最低水平,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37%。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日前发出警告称,价格持续走高加剧了粮食供应紧张状况,进而威胁世界经济和社会稳定。全球粮价重回历史高位,通胀压力和由此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已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9日,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推高国际粮价的主要原因有三:包括欧美在2008年危机之后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近期极端天气席卷部分粮食主产区、伊朗核危机一旦升级很可能引发国际原油供应不足进而影响粮价。在宏观经济、地缘政治、供需状况等因素影响下,中长期农产品价格有进一步上升空间。“可以说,新一轮食品通胀威胁已经来袭并正在全球蔓延。”他表示。

  早在今年年初,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已对食品价格上涨发出预警。报告称,2011年FAO食品价格指数比2010年高23%,为1990年监测以来最高水平。其中,2011年的平均值为247点,比2010年高35%,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FAO预计,由于谷物、食用油和糖等生产成本的提高,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在2012年仍将保持较高水平。事实证明,今年以来,这项涵盖55种食品的粮食价格基准指数已经出现三连涨。数据显示,3月份均值为215.9点,高于2月份修正后的215.4点和1月份的214点。这一数字虽大大低于前两年的均值,但仍超过了2007年至2008年粮食价格危机时的水平,并且这是自2011年7月以来的首次反弹,预示着新一轮上涨行情的开始。从分项指标看,食糖和油料价格涨幅最大,其次是谷物、乳制品和肉类。

  “事实上,本轮农产品价格的反弹行情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趋势性上涨的步调是一致的。”究其根本原因,潘向东认为是美联储两轮量化宽松政策所引起的全球范围内流动性过剩。在“弱美元”时代,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很难彻底回归合理水平。不过他注意到,美国经济持续转暖,第三轮量化宽松渐行渐远,美元指数受此提振而一路上扬,屡破阻力点。“美元走强肯定会对农产品乃至所有大宗商品价格产生一定抑制作用。但真正行情逆转之日,应是美联储加息之时。”他说。

  就近期农产品的新一轮上涨行情,潘向东认为,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和地缘政治引发的高油价是两大推手。去年年底以来,巴西南部、阿根廷遭受严重干旱,近期出现的降雨有利于稳定大豆产量,但玉米的损失已经难以弥补,粮食减产几成定局。未来一段时期天气仍存变数,预计巴西、阿根廷大豆和玉米产量超过上年创纪录水平的难度较大。对于同样遭遇干旱影响的乌克兰来说,目前已有约300万公顷冬小麦长势不够理想。该国农业专家预计2012年该国冬小麦产量将大幅降至800万~900万吨,粮食总产量可能会从2011年创纪录的5670万吨降至4500万吨。另有分析称,耕地等农业生产要素的退化也将给粮食生产带来负面影响。粮农组织在去年11月底发布的一份名为《世界粮食和农业领域土地及水资源状况》报告中指出,当前全世界土地和水资源出现普遍退化,已有25%的土地处于“高度退化”状态,这将对粮食生产造成影响,对世界粮食安全构成挑战。潘向东表示,一方面,极端天气导致部分粮食主产国产量下降;另一方面,伴随世界迈入70亿人口时代,粮食需求进一步加大。此外,包括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正在工业化进程之中,工业用粮需求将不断增多。因此,2012年全球粮食供求仍将维持紧平衡。

  作为粮价高企的另一大推手,国际油价对食品价格的影响亦不可小觑。近期,伊朗核问题走势时刻牵动着地区和平与全球原油市场的神经。“一旦冲突加剧,将不可避免地威胁到国际原油供应,导致交通运输和农业生产资料成本大幅上涨,进而影响到粮价。”潘向东表示。

  展望后市,德国商业银行在最新研究报告中预计,到今年年底小麦价格将继续上涨。粮农组织高级经济学家阿巴西安日前表示,粮食价格今年上半年仍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特别是玉米和大豆,而这两者的上涨也可能推高小麦价格。他认为,目前玉米库存远远够不上安全水准,需要大规模提高产量以补充库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