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法国欲图实现产业回归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0 17:28 来源: 商务部网站

  《金融时报》报道,萨科奇执政5年期间,伴随着全球化浪潮中的“去工业化”进程,法国共失去了35万个就业岗位,而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了法国的就业形势。目前,随着法国总统大选进入白热化,各方都在讨论如何纠正以前的“去工业化”之失,重振法国的汽车、飞机等制造业,使法国重新成为全球重要的出口基地。各方认为,造成法国产业“空心化”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高额社会成本成为法国本土制造业的沉重负担。法国一向引以为自豪的“社会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法国本土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报道指出,在过去10年间,法国制造业单位小时成本上升了31%,而同期德国却只增加了19%。标志汽车设在斯洛伐克的工厂每小时人工成本为10欧元,而在法国却达到35欧元。标志汽车设在法国POISSY的工厂负责人蒙特耶表示,“在削减成本方面,我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但我们仍有很多掣肘,不可能像在其他一些国家那样使用工人。”制造业虽然在法国仍有一席之地,但“我们不能把那些毫无竞争力的生产部门继续保留在法国”。

  二、企业“短视行为”造成法国本土就业大量流失。尽管法国除空客、标志等企业外,有一大批全球知名的高端制造业,如施耐德电器、圣戈班玻璃、拉法基建材、阿尔斯通电力设备、威莱雅环保设备等。在全球500强企业中,法国企业数均多于其他欧洲国家。但这些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均从自身利益出发,为减少成本,多将工厂设在海外,人为造成法国产业“空心化”,使法国本土出口能力下降,2011年贸易逆差达创纪录的700亿欧元,本土失业率也居高不下。

  三、创新及营销“短板”进一步遏止了法国本土制造业的发展。欧委会最近一次调查显示,2006-2008年期间,有13%的受访德国企业承认“毫无创新”,而法国企业这一比率高达47%。麦肯锡管理咨询马休?佩力西耶指出,在过去两年中,如果两家公司中就有一家在创新方面毫无作为,这是不可思议的。在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方面,法国制造业也有很大不足。与之相比,德国企业每推出一款新型轿车,均会对每个零部件的性能及改进征求客户意见。

  各方均认为,法国拥有完备的工业基础,本土员工富有创造力,重振法国本土制造业并非空谈。上述问题如能引起法国各界重视,反思过去多年来的“去工业化进程”,着手产业回归增加就业,提高全球竞争力和出口能力,此次危机未尝不是一次机遇。国际经济和贸易专家则认为,法国国内的讨论反映了西方经济体目前的一种普遍心态,将对全球分工布局和市场资源争夺产生新的影响,中国等长期从“全球化”中受益的新兴经济体一方面可能面临西方经济体不断要求其扩大市场开放的压力,另一方面在出口法国等欧洲国家时又可能遭遇更多的贸易壁垒和障碍。(郭建军、谭亚波)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