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民间公益“晒账本”有示范意义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2 00:59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11年4月4日,贵州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与民间公益人梁树新合作,宣布成立“微基金”,帮助贵州山区孩子免费吃上热腾腾的午餐。2012年4月6日中午,“微基金”通过官方微博(http://weibo.com)“晒账本”“捐赠收入”和“捐赠支出”的金额数值,都精确到小数点以后两位……捐赠信息披露随即引来众多网友的围观,有网友感慨:这可能是史上“全裸晒”的第一部公益慈善账本。

  民间公益组织“微基金“晒账本”的实践,给慈善的公开提供了一个样本。“微基金”的实践表明,公益善款公开,缺的不是技术而是决心。

  公益组织有义务对每一点爱心负责,其账本不是应该公示,是必须公示。然而,长久以来,我国公益善款的去向对社会和许多捐款人而言,成了一个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捐赠者的积极性,对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在“郭美美”事件中,公众对红十字会的情绪,表面上看是由一个无知女孩的微博引起,实际上表达的是社会普通民众对慈善公开的热情与渴望。“晒账本”让公众对资金的来源和去向一目了然,同时也是对捐助者的一种肯定和褒奖,显然值得提倡。那么,为何作为民间公益组织的“微基金”能做到让每一分钱善款流入和支出都有据可查,而其它一些公益基金却无法做到呢?这值得思量。在笔者看来,“微基金”能够置于阳光下,其他公益组织就没有暗箱操作的理由。我们期待“微基金”这一实践能对其它公益组织特别是官方公益组织有所触动,引发蝴蝶效应,从而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公开透明。

  慈善的公开,应受到长期、专业的制度化监督,不能靠个体的自觉。从这角度看“微基金“晒账本”只是一个个案,它的成功与基金负责人自身的责任和素质密切相关。而慈善公开要的是政府、慈善机构、民众的共同努力和相互督促和公益化思路及专业化操作,它需要从制度层面做出一系列规定,让公开成为信仰和必须。笔者相信,账务公开的方式不止一种,但只要将公益和责任放在首位,公开透明就不会成为一句空话。而实现这些,在我国的公益慈善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