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温州被跑路者自述:扩张过快导致资金链断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2 01:01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陈周锡

  13日,在中国(温州)森林旅游产品博览会上,楠溪江农业集团董事长徐林将推出瓯礼“老酒汗”系列酒品。这是去年10月徐林被传“跑路”之后,其楠溪江农业集团推出“重振计划”的第一步。

  自去年民间借贷危机以来,温州中小企业因为“过度扩展”,致使资金链断裂不在少数。如今,坊间仍有传言他们“跑路”,这对还认真坚守实业又面临资金压力的企业主无疑是个考验。

  4月7日,徐林接受《第一财经日报(微博)》记者采访表示,经过“债权变股权”、“向政府如实汇报情况”等措施,公司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4月份起,该公司将实行收缩产业链、产品转型升级等重振计划,“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谈扩张:我们有些激动了

  资料显示,楠溪江农业集团是一家以农业为主业的综合型无区域集团公司,集团核心企业——楠溪江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总资产5亿多元,2009年总产值5.8亿元。该集团下属有7大农场、4家食品加工型企业、2家投资型企业、1家农信担保企业、1家绿色食品开发企业、“鲜果园”和“楠溪江菜园”2大连锁机构。

  “我们把饼画得大了些。”徐林承认,楠溪江农业集团前几年投资很大,“在国家鼓励支持农业发展的背景下,我们有些激动了”,“想把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休闲、旅游等整个农业产业链做下来,这就面临比较大的资金压力”。

  徐林说,因为农业投资周期长,占用资金量比较大,从种植到产出一般需要五年时间。同时与房地产不同,农业资产获得银行贷款少。另外,公司去年收购蓝田股份失败,利用股市融资带动企业做大的计划落空,使得企业背负不少资金压力。

  去年八九月份,楠溪江农业集团被银行抽贷了4000余万元,徐林说,抽贷是导致该公司资金链断裂的主要原因。当时正值温州发生民间借贷危机,背负债务压力的楠溪江农业集团,也和众多温州中小企业一样面临资金链断裂。

  谈负债:我没有任何选择

  “问题发生后,我没有任何选择,包括之前传言说跑路、自杀、生病等,这些都是不允许的。”徐林说,他首先想到的是依靠大家,向社会坦白。

  去年10月,楠溪江农业集团率先在温州报纸上刊登公告,公开进行债权人登记,同时主动向政府报告企业实际情况以及最好、最坏两种情况。

  徐林说,与其他民企不同,楠溪江农业集团收购了永嘉八大国有企业中的两大企业,包括300余名国有企业工人,以及几千亩土地背后的2000多户农村家庭,“他们都是弱势群体,这要求我们有更高的社会责任。”

  “总体上我的企业是好的。所以我向政府报告,熬过了这个艰难的时期,前景是美好的。如果熬不过,那带来的社会影响比其他企业要大得多。”徐林说。

  之前传言,徐林民间融资6亿元。对此,徐林对本报记者明确表示,公司直接债权人100多名,民间融资额3亿元,银行贷款9300万元。徐林说,楠溪江农业集团不但“债转股”比较顺利,且债权人还对企业运作进行资金支持。“现在产品开发、包装等费用都是他们凑起来的。”

  经历这次“资金危机”,粮食局官员下海的徐林多了份对商海激荡的感叹,及对自己“过度投资”的冷思考。

  1987年,徐林做蜂产品,成立永嘉首个蜂业有限公司,两年后,他存款高达60万元;但1989年,蜂产品运不出去,存款60万元变成了负债60万元。1990年始,徐林做灯具和房地产,3年后资产高达2000万元;但1994年那轮宏观调控之后,很快负债2000万元。之后,徐林做乌牛酒并获得成功,但股东间质量意识、经营思路难以统一,他又不得不选择离开。

  前几年企业高速扩张中,徐林于2009年“逆势扩张”以9000万元收购楠溪江啤酒,计划投资3亿打造集生产、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绿色楠溪江啤酒城”。之后,徐林收购了浙江省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在杭州武林门投资3000万元兴建我国唯一的绿色食品专业大厦。2011年,徐林希望收购A股湖北蓝田股份有限公司,计划通过股市融资带动产业发展落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