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货币宽松进行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3 16:11 来源: 《商业价值》杂志

  全球经济正在进入新一轮货币量化宽松的短周期,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仍然要盯紧输入性通胀继续增大的风险。

  鑫磊|文

  从2001年至今,中国宏观经济经历了3个完整经济短周期。分别是2001.06-2004.12,2005.12-2008.08,2008.08-2011.10,从已完成的3个经济周期来看,各个周期中引致经济下滑的驱动力也截然不同。

  2001年经济回落受到美国科技泡沫破灭与9·11恐怖袭击所拖累,全球经济增长从2000年的4.82%下降到2001 年的2.28%。全球经济不景气拖累了中国出口,2001年中国对美、日、欧三地出口皆大幅回落,累计增速分别从2000 年底的24%、26.40%和28.50%下降到2011 年底的4.20%、7.10%和7.90%。

  2004年的情况不太一样。2004年经济放缓是政策主动调控导致内需放缓的结果。“铁本”事件只是宏观调控开始,随后,政府严控金融机构信贷增长,提高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资本金比例,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等等。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从2004年2月份的53%下降到2004年底的28.8%。与此同时,信贷作为宏观调控的数量工具,增速从2004年初的20%下降到2004年底的13.5%,在此影响下,宏观经济增速显著放缓。

  受次贷危机影响,2008年的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则与2001年的情况类似,主要受美国与全球经济所累。从2011年10月份开始,进入了21世纪的第4个短经济周期。

  全球性货币宽松

  为了缓解欧债危机、刺激增长,全球主要央行近期均推出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宽松”政策。在摩根士丹利跟踪研究覆盖的33个央行中,2011年11月以来有16个央行已经采取了宽松措施,10个发达经济体中有7个宽松。

  其中,欧洲央行向800家银行,放出近5300亿欧元的3年期低息贷款,高于去年12月首轮借贷额的4890亿欧元。英格兰银行在1月份结束了上轮750亿英镑的资产购买后,3月又增加了新一轮的量化宽松,计划到今年5月增加500亿英镑资产的购买。日本央行则扩大了量化宽松。继地震与核灾打击后,计划购买10万亿和5万亿日元的资产。2012年2月份又计划在年底前再次购买10万亿日元的资产。同时,美联储也将目前的低利率至少延长到2014年底。

  同样,越来越多的新兴经济体也从货币紧缩转向货币宽松周期。2011年1月以来,已有6个新兴国家央行下调政策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其中巴西、印尼、泰国、菲律宾央行纷纷降息25-50基点,中国和印度央行分别下调存款准备金率50和100个基点。从2011年11月以来,23个重要新兴市场国家已经有9个出现宽松。

  其实,自2011年10月起,货币政策就已经以稳健之名行宽松之实,2011年4季度新增信贷1.79万亿元,创历年之最。2012年1月受春节影响,物价有所反弹,货币政策比较谨慎,新增信贷或低于预期,2月以来油价上涨,货币政策仍比较谨慎。2月CPI同比上涨3.2%,比1月回落1.3个百分点,重新恢复自去年8月以来的回落趋势。这是自2010年10月CPI同比高于4%后,16个月后首次低于4%,创20个月新低。并且今年难以上涨到3.5%以上,使接下来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空间增加,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宽松。

  “大宽松”一去不返

  这一轮全球货币“再宽松”与2009-2010年的全球“大宽松”有着明显的区别。首先是这一次宽松力度远不及上一次。上一次宽松是美联储引领下的全球性同步大宽松,美联储连续推出两轮量化宽松,新增货币总规模接近2万亿美元,基准利率降至历史低点,在美联储引领下,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的央行都大幅放松货币政策。2011年11月以来这一轮的全球“宽松”中,美联储QE3引而不发;中国仍未采取降息政策,存准率处于历史高位;加拿大、韩国、墨西哥、阿根廷等G20成员国利率水平未变,宽松的程度远不及上一次,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尽管有所反弹,但上涨幅度远低于上一次全球“大宽松”时期。

  其次是宽松的目的也不同。2009年大宽松是为了防止出现全球金融市场大崩盘,拯救金融海啸中降至冰点的全球信贷市场和濒临破产的大型金融机构。新一轮全球宽松的大环境,则是欧洲债务危机处于风口浪尖,美国经济疲软、欧日经济衰退、新兴经济体增速大幅下滑,致使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悲观。另外,新兴经济体之所以提前结束紧缩性货币政策,还与各国通货膨胀形势明显好转有关。

  “紧张”态度对待国际宽松

  货币宽松博弈更像是一场“零和博弈”,主要发达经济体制造宽松盛宴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向其他经济体特别是新兴经济体输送通胀。近期的欧洲央行的两次降息及两轮长期再融资计划、美联储的超低利率期限延长、英国和日本扩大量化宽松规模都引发了原材料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全球股市实现反弹,市场风险偏好改善,国际资金流重新活跃。美国基金研究机构EPFR的数据表明,2011年新兴市场股票基金净流出的470亿美元资金,今年以来有40%已流回。

  同时,新兴市场货币等高收益资产变得炙手可热,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贬值预期逐渐消失,重新进入了升值或双向波动的通道之中。拉美和亚洲新兴经济体本币今年以来升值幅度加大,危及国内制造业,同时也加大输入性通胀压力。对此,巴西、哥伦比亚、秘鲁和泰国等国开始对汇市采取了干预措施。在这一复杂背景下,尚未告别高通胀和增速减缓、而今又面临外部宽松冲击波的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决策难度将大于以往,已连续4次降息(幅度为2%)的巴西央行便是例证。

  中国宽松态度

  目前中国对政策的紧张情绪主要来自政府工作报告中,将2012年中国GDP增长目标定于7.5%。市场普遍认为无论货币需求还是政府态度,2012年必将成为较为低迷的一年。但是实际情况可能未必如此,自2003年以来,每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都会设定当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回顾历年的预期目标与实际情况,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关度很低。就GDP增速来说,2003-2004年的目标是7%,2005-2011年的目标为8%,但实际上,从2003-2011年,年均增速超过10%,而且波动较大。

  再看地方政府态度,从地方政府公布的2012年增长目标来看,目前为止只有4个省级单位的增长目标低于10%,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出于政绩的考虑有着极强扩张动力,至少不愿意当地经济大幅下滑。

  再看货币方面,央行将今年的M2(广义)货币定调为14%,意味着今年的新增信贷和外汇展款分别需要达到9.5万亿元和2.5万亿元,9.5万亿元的新增信贷意味着12年的贷款增速将达到17.3%,如果有这么大的信贷投放,那12年的货币政策将是非常积极的姿态。央行设定 14%的M2增速,所隐含的政策取向可能是为放松流动性预留空间。

  出于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可能是货币宽松的出口,2011年年底,银监会允许商业银行发行“小微企业贷款金融债”,不但扩大了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而且这部分贷款不纳入贷存比的考核。因此,中小银行有很强的动力去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兴业银行(300亿元)、民生银行(500亿元)、浦发银行(300亿元)、深发展(300亿元)、北京银行(300亿元)、光大银行(300亿元)、中信银行(300亿元)、招商银行(200亿元)在内的多家上市商业银行已发或者待发的小微企业金融债大约为2500亿元。此外,广发银行、杭州银行、重庆银行、哈尔滨银行等未上市银行申请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总额高达435 亿元。加总起来,已发或待发的小微企业金融债规模将接近3000亿元。由此估算全年的小微企业金融债超过5000亿元应该没什么问题,当成为趋势后,万亿元规模的信贷也不是不可能。小微企业金融债将可能成为2012年流动性放松的重要途径之一。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