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成绩斐然背后尚有五点亟须改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6 01:30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戴宏浩

  作为中国第一个金融衍生品的股指期货,成绩固然是斐然的,这里不再一一赘述,但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从发展速度来看我国股指期货的发展在国际上固然可谓名列前茅,但就市场水平和市场地位而言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一、市场以个人投资为主,交易量尚有差距。美国在1982年推出股指期货后,2005年股指期货的年成交量就已达到4亿手,就这一水平而言我们的差距就相当大。从参与者的构成来看,以美国为例,主要是大、中盘证券基金参与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市场。而与我们文化相近的台湾地区,自1998年建立期货市场以来,个人投资者比重也呈下降趋势,近几年所占比重稳定在38%左右,机构投资者已成为市场主要交易者。相比国际,国内股指期货的投资者以个人为主,因此容易在市场上形成不良的情绪,抗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

  二、政策监管相对严格,交易手段相对单一制约机构参与热情。虽然由于股指期货的加入使得当前的中国金融市场具备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但由于交易品种的单一,比如外汇期货与利率期货暂时还无法交易,使得相当部分的机构投资者无法充分对自己的资金头寸做有效的综合管理。另外我国的金融市场监管相对较严,审批过程相对繁琐。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机构投资者的参与热情,使得股指期货的避险功能尚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入市门槛过高,对个人投资者较为不公平。50万的开户门槛、12%的合约保证金,固然有效避免了大户操纵交易的风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小投资者带来了交易手段不公平这一问题。

  四、公众的认知相对较低乃至误解。股指期货作为一个避险的品种,实质上起的是一个规避风险的作用,并不能通过期货交易对现货市场产生过多的决定性影响。而在市场舆论导向上,部分媒体却有意无意地夸大了期货市场的功能,往往将2010年4月后的每一次下跌都归结于是大户操纵期指的结果,而忘了在期货市场上多空双方永远是处于平衡状态的这一客观事实,使得本身就对期货市场不太了解的中小投资者误解加深。

  五、机构专业化水平过低。由于上述客观问题的存在,使得部分机构不肯下大力气对股指期货这类金融衍生品加以研究,使得这部分机构的研究水平相对较低,无法很好地利用这一新型的投资工具为自己的投资行为服务,又在一定程度上反过来影响了这一市场的发展,形成了低水平发展的恶性循环。

  发展中不忘危机,危机中潜藏机会,中国股指期货如履薄冰地平稳运行了两年。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在有效的监管体系下,中国的股指期货乃至于整个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正在进入加速期,随着国债期货等一系列品种的研究乃至准备,机构的参与热情正在被激发,低水平的期货市场不会再是我们的明天。

  (作者为中证期货股指期货研究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