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天价车牌只能让私车富人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6 07:10 来源: 深圳商报

  □ 叶祝颐

  4月14日,上海进行私车牌照拍卖。受到“五一”黄金周临近、外地车牌限制日益严格等因素的影响, 4月份上海私车牌照最低成交价达到61000元,平均中标价61626元,连续第6个月上涨,创下上海自2000年举行私车牌照无底价拍卖后的最高纪录。

  快速发展的私家车给环境保护与交通管理带来了挑战。政府加强对私家车的管理与调控无可厚非。从理论上讲,拍卖私家车额度,增加车主上牌成本,有助于控制城市汽车数量,对解决交通拥堵、节约社会资源有利,但问题就这么简单吗?在我看来,车牌6万一个除了增加公众负担以外,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问题与环境问题,而且拍卖车牌本身问题一大堆。

  值得追问的是,拍卖私家车牌照合法吗?《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车主申请机动车登记,在提交相关证明、凭证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完成机动车登记审查工作,对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应当发放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和行驶证;对不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应当说明不予登记的理由。”也就是说,汽车上牌是公民的权利,政府部门不能给公民上牌附加义务,收取费用。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也规定:“除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外,任何单位不得对汽车消费者强制收取任何非经营服务性费用。”何况,拍卖私家车牌照还违背了《行政许可法》。从法律角度看,政府部门拍卖私家车牌照,收取高达数万元的费用,于法无据。

  其实,汽车牌照属于公共资源,并不是政府的私有财产,只有广大纳税人与老百姓才是车牌的真正所有者。拍卖公共资源理应取得百姓的同意,不能把百姓排除在公共决策之外,而且应该向百姓交代清楚私车额度拍卖所得的去向,保证拍卖收入真正用之于民。

  何况,拍卖车牌也未必能减少多少私家车数量,缓解交通与环境矛盾。有报道说,导致私车额度价格居高不下、不断上涨的主因是需求强劲。上海市交通管理部门曾表示,这一做法借鉴了新加坡的交通管理思路。但是,上海的情况与新加坡不尽相同。新加坡就是一座城市,限制私家车额度效果明显,而上海车主完全可以放弃本地天价车牌,到周边省市上牌。事实上,就有不少车主为了规避上牌费,转而前往苏浙地区上牌,表面上看,政府从数量上控制了私家车增长,但是挂外地牌照汽车仍然在城市行驶。虽说政府可以运用经济杠杆打压公民“曲线借道”,也可以限制外地牌照车辆高峰时间上高架。但是相比6万元的上牌费,部分车主仍会选择上外地牌照。城市如此高价拍卖车牌,除了把本来应该进入寻常百姓家庭的交通工具变得富人化、精英化之外,对解决交通拥堵与环境问题的作用有限。

  换个角度看,公众为何热衷买车呢?我看除了百姓的收入增加,消费层次提升以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私家车尽管带来交通拥堵、污染了环境,但它能给人带来生活便利。如果城市公共交通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百姓认为“有车”比“无车”好处多,政府运用经济杠杆控制私车市场需求,增加汽车上牌成本,既违反市场规律,也未必有用。

  如此看来,拍卖私家车牌照,不仅没有法律依据,在市场经济时代,也显得不合时宜。其实,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与环境问题,应该依靠科学的交通规划和高效的交通管理,并非只有限制私车一条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保证“无车族”的交通利益,让百姓体会到不买车的好处,才是上策。再说,数量庞大的公务车比私家车更该限制,私家车毕竟花的是个人的钱,而公车花的是纳税人的钱,政府部门更应做出表率,减少公车,引导“不买车”的交通消费潮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