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食品药品监管需要引入第三方力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7 03:46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祝乃娟

  近日,央视曝光部分药用胶囊厂用皮革废料所生产明胶作原料。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检测确认,9家药厂生产的13个批次的药品,所用胶囊的重金属铬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2mg/kg的限量值,其中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

  在老酸奶和果冻产品是否使用工业明胶的问题还没明确化的时候,胶囊药爆出使用工业明胶,令人震惊。并且,令人产生更深层次忧虑的地方在于,此前媒体报道的仅是食品、可消费或者可不消费的副食类产品,而此次的药品质量问题凸显的是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吃药是为了医病,然而药却含毒。且浙江新昌县这个全国知名的胶囊之乡,年产一千亿粒胶囊,占全国三分之一。其中涉及企业不乏知名的大企业。

  国家明令禁止工业明胶用作食品药品原料,然而,河北的明胶厂赫然将此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昌的胶囊厂。按《中国药典》规定,对胶囊要出厂检铬,但在一些胶囊厂,压根就没有检测胶囊铬含量的设备,直接贴合格证就出厂了。

  对社会来说,这种食品药品监管的模式依然是一种悲剧。工业明胶在食品药品中禁止添加,是明文规定的,然而却能这么大面积使用,除了监管不力或是监管被俘获以外,没有更合理的解释。须知,以现行的行政体制框架,地方的职能部门主要归地方政府管理,这主要表现在最重要的财政拨款和人事权方面,与其上级的职能部门沟通主要在于业务方面,后者没有一种硬性约束力,导致低一级的职能部门对自己领域内的监管和政策执行,常常会产生异化,或者执行不力。上级职能部门对低一级的职能部门的督促,也常是较为困难的。最终,本级职能部门还是得对同级地方政府负责,也就是对该地的GDP以及税收负责,它们毫无动力去对辖区内的违法企业动真格,更别说一个作为全国知名的胶囊之乡的县了,县域经济的支撑点或许就在这里,如果一旦主动出击监管,那么隔断各种利益链条可能就会影响到该县的税收和GDP。

  我们有理由担忧,一阵风式的整治行动,最终并不会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因为,中国的食品药品违规成本太低,中国至今未能建立起一个有效的企业黑名单体系以及个人征信系统,令人们常存有单次博弈的想法,即我今天被查封,交一点罚款,他日重出江湖就是了。短期来看,建立一个黑名单制度是必须的,长期来看,需要中央政府改革GDP考核制度以及加强地方人大的监督作用。

  食品药品安全,不仅要靠政府的监管,还需要果断地引入第三方监测检测机构,这在美国已经被证明了是非常成功的经验。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重建食品药品的公信力。也只有这样,地方监管俘获的问题才可能有效减少。当然,这并不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一家能够成就的事情,需要整体宏观层面的改革予以支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