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高点再创业 集聚高新谋提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7 07:05 来源: 经济日报本报记者 王金虎通讯员 杨 锋 韩立敏
在加快发展中,把发展成果变成百姓口袋里的真金白银,变成可以轻松享有的幸福生活。
阳春三月,地处山东西北部的德州市,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德州经济开发区正式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
“改革开放之前,德州在外界叫得响的就是德州扒鸡。现如今,德州开发区产的太阳能、压滤机啥的都是名声在外,真让人刮目相看了。这几年,俺老百姓的生活也跟着开发区的发展水涨船高,这日子眼瞅着一年更比一年好!”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簸箕刘安置小区,刚迁入新居的李秀云老人告诉记者。“新建的社区文化服务中心能免费上网、看书、借书,有时候还有专家来讲种植技术,这在以前可不敢想。”岳庄社区居民田会军告诉记者。
建区之初,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把土地补偿款由货币式变为“开发式”,让“死”钱变“活”,“小”钱变“大”,开创了一条安民富民的有效途径。长河街道办事处簸箕刘村的230名农民,伴随开发区的发展,他们放下锄头走进设在家门口的企业就业,实现了由农民到市民的转变。眼下,簸箕刘村正在尝试进行集体经济改制,将集体资产分配给每个村民,让村民变成股民。由于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每位村民10万元的原始股份,如今已增值超过20万元。
这几年,住进新居的村民强烈感受到开发区在变美变绿。充满文化气息的董子园风景区、水流潺潺的减河生态湿地风景区、满目青翠的长河公园,使这座典型的北方城市也有了江南水乡的韵致,不仅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百姓生活也越来越舒适:“步行5分钟就到休闲处、出小区就进购物中心、坐上几站车能到风景区,好日子让人心里真舒坦!”
寻机遇·谋攻坚
在寻找机遇中谋取攻坚之策,创新举措、务实而为,方能实现跨越发展。
疾驰的京沪高铁,进入齐鲁大地的第一站就是位于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德州东站。高铁开通后,从北京到德州只需要57分钟,北京的高端科技人才终于要来了!
据统计,高铁开通数周内,仅新能源产业就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落户了2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不少高端管理、技术人员住在北京,让他们常年在德州工作可能比较难。高铁极大地压缩了他们的时间成本和心理距离,住北京到德州上班成为现实。”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德州市高铁新区投融资管理中心主任齐永军说。
机遇来了,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做好了准备。近年来,他们以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为主线,全力打造德州市高端产业集聚区、对外开放先进区、生态建设示范区、现代化新城区和跨越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山东省省级经济开发区综合评价中连续多年名列前茅,被评为全省“科学发展园区”和“对外开放先进园区”,被国家有关部委认定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试点基地”、“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德州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等。同时,他们还创新管理体制,实施封闭管理,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创新管理机构,实行多部门职能融合归并,因事设岗,因岗选人;创新管理机制,引入ISO9001和ISO14000管理认证。
借助京沪高铁这一快速增长轴,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标准规划建设了高铁新区。集中资源要素,抢占产业制高点,强力打造新的增长极,把高铁新区作为融入高铁时代、集聚现代产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高铁新区,他们确定主攻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交通装备制造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此同时,他们推进高铁新区核心区内道路及配套设施、站前广场、村庄改造等工程。大力完善新区公用设施,污水处理厂续建工程竣工投用,区域锅炉房和垃圾处理厂前期准备基本完成。
求特色·向高端
向产业链高端进军,向高附加值环节进军,着力培育拥有核心竞争力、拥有行业话语权的特色产业集群。
位于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奇威特公司生产基地,最近研发生产出全球首款太阳能直驱式中央空调,技术水平国际领先。据介绍,这款“晒太阳就能制冷”的空调的研发生产,标志着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太阳能应用方面步入了全新领域。
在德州,太阳能的普及率高达50%以上,新建住宅应用率更是超过95%。太阳能广泛利用的背后有强大的技术和产业支撑:国际太阳能技术科学院拥有太阳能专利600多项,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太阳能科研课题20多项;有全国最大的太阳能清洁能源研发、生产基地,在开发应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电技术等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太阳城”成为这座城市的新名片。
深度挖掘自身的后发优势,大力发展以低碳生态为特色,以新能源为龙头的新兴产业,激发内生增长的新动力,培植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赢得发展先机,成为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一轮加速发展的共识。
目前,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企业已达1000余家,确定入区项目500余个,总投资730亿元,已建立起以低碳生态为特色,以新能源为龙头,以中央空调、环保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为骨干,优势突出、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格局。新能源产业拥有国家专利800余项,企业自有知识产权率达到95%以上,承担了6项“863”计划等国家级项目160余项。太阳能光热利用方面,累计生产推广太阳能热水器2100万平方米,占全国近20%的市场份额,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太阳能光电利用方面,台湾东忠窑炉、远大新能源等多晶硅、单晶硅生产企业建成投产,日新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和研发基地正在加快建设;环保装备制造产业方面,以景津环保为龙头,年产值80亿元,占据全球市场70%份额,去年9月,德州市被认定为“中国压滤机之都”;新材料产业,中国建材集团“三新”产业园落户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期三个新材料项目已开工建设。这里的一批企业成为全国和世界级领军者、国内行业标准的制定者或起草人,拥有行业产品定价权。
新的发展机遇,让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他们将以这次升级为起点,站在新的平台上,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10+3”产业体系建设为主线,继续转方式、调结构,全力推动城市建设上规模、产业培植上质量、社会管理上水平,确保高铁新区出形象、成规模、见效益,快步跻身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