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外学者探讨'中国浪潮"涌向何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7 10:3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新华网伦敦4月16日电(记者白旭 璩静)在16日的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期间,中外知名学者济济一堂,探讨中国发展模式,展望未来发展前景。

  在论坛的开场演讲中,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简单回顾了中国发展的历程。他指出,中国曾经探索过走西方道路,也曾学习苏联模式搞计划经济,结果发现只有走“适合中国五千年文化、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才能成功。

  不过,在发展过程,中国也遇到不少问题。“改革开放解决了效率问题,但是出现了公平问题,”柳斌杰说,“这些收入分配和民生问题关乎社会稳定。”同时,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也是摆在中国面前的两个难题。因此,中国多年来第一次把年度经济增长目标下调至7.5%,为发展转型提供更多空间。

  柳斌杰说:“中国是个后发展国家,中国的发展不会影响别人,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机会。”他希望各界一起探讨中国发展,提出有建设性建议和意见。

  北约前秘书长哈维尔·索拉纳对中国迅速发展和在国际社会发挥的作用予以肯定,同时他指出,中国成为领导型国家将要承担更多风险,他希望中国和其他国家建立战略信任,友好地探讨解决实际问题。

  之后,中外专家针对不同领域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在经济方面,中国中俄关系以及国际事务专家冯绍雷认为,中国的私营企业是经济发展中比较薄弱的一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德·菲尔普斯指出,中国需要调整经济结构和鼓励经济创新。

  在治国理念上,《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的作者张维为指出,与很多单一民族的西方国家不同,中国融合了不同民族,幅员辽阔,历史悠久,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特殊的治国模式。

  “西方的模式可能会对治国有利,但也有失败的例子,并不是所有成功的国家一定要采用西方模式,”他说。

  国际畅销书《当中国统治世界:西方世界的衰落和国际新秩序的诞生》的作者、长期在英国《卫报》等主流媒体担任自由撰稿人的马丁·雅克对张维为的说法表示认可。

  “中国和西方很多根本观念是不同的,比如对国家的看法,”他说,随着中国的发展,它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将改变世界格局,西方不应带着自己的固有观念去看待中国。

  “中国和西方应该相互了解和学习,但是相比之下,中国学习西方比西方学习中国要多,因此现在西方该醒醒了,”他说。

  (责任编辑:郭彩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