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做企业就是超越“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8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欧阳君山

  

做企业就是超越“我”
做企业到底是做什么呢?这是摆在每位企业人尤其企业主或企业家面前的问题。有没有一种最具概括性和抽象力的回答呢?拜读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李阳春的新著《问鼎财富巅峰——当代商业领袖高端访谈录》,此一问题一直在脑海中萦绕。

  做企业首先是做“我”。这原本是一个常识,对企业主而言,尤其是一个常识,因为没有企业主的“我”,哪里来的企业呢?但由于人性的微妙和现实的复杂,常识往往被人们疏忽、淡忘乃至怀疑,一个明显的事实就是:不少企业主大肆标榜,企业不是我一个人的,而是我们大家的,企业是每一位员工的企业。一定角度和程度讲,这没有错,甚至还是很好的说法,能够激励士气,但企业真的是员工的吗?企业主心里最清楚,做企业的第一个逻辑就是“我”字当头,专业术语叫“产权清晰”。

  但企业主如何把“我”做好呢?更广义地讲,一个人要如何把“我”做好呢?知“我”者,莫若老子也。《道德经》云:“以其无私,故而成其私。”“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二话初听悄而无声,细听惊天动地,意思就是:超越与无私乃一个人真正实现自我的最佳利器。

  这也正是《问鼎财富巅峰》给出的最后答案,李阳春套用托尔斯泰一句名言作了提炼,不幸的企业家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企业家都是相似的,那就是“自我超越”。有的企业主“我”心重,一切以自我为“我”,企业反而没有做好;有的企业主“我”心轻,甚至以他人为“我”,企业反而做得很好;有的企业主先是“我”心重,后是“我”心轻,不仅做企业的效果大相径庭,自己的人生也大异其趣。

  这最明显表现在原创维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宏生身上,作为中国的彩电大王,黄宏生经历过大起大落,2004年11月因挪用公司资金等罪名被香港廉政公署拘捕,后被香港区域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年,直到2009年7月保释出狱。黄宏生坦言:“(狱中)最大的收获是有机会看了很多书,大约有1000本,涉及法律、哲学、宗教、科技与产业,以及励志书籍、人物传记等。我从中领悟到真正的成功不是自己有多么成功,而是要让那些追随你的人实现价值增值。”他在另一处打了个比方:“以前更多地想自己冲上山顶,争当第一,证明自己是赢家;现在希望和努力的是让我的团队成员先冲上山顶,而我站在山脚下,为他们加油、鼓励、祝福,分享他们的快乐。”

  这里面肯定有黄宏生的自觉,原本他就天赋不凡,再加上从巅峰跌落谷底的“蹦极”体验,又在相对安静的狱中参读大量书籍,对人生有一番大彻大悟,也是自然不过的事;但也可能并非出于黄宏生的完全自觉,原因应该也包括他当时身在狱中,客观上已不可能再冲上山顶,不得不让他的团队成员先冲上山顶。但不管如何,黄宏生现实上的确超越了自我,因而也成就了自我,创造出在企业创办人不在场的情况下成功化解企业危机的经典案例。

  另一个超越自我的典型应该算胡志标——就是一度近乎家喻户晓的爱多VCD原创始人,27岁带领爱多VCD创下27亿的业绩,1996年以8200万元拿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后5秒钟的广告标版,接受过荷兰飞利浦总部最高规格的接待,一次对美国斯高柏公司的拜访就让其股票狂涨10倍之多,一度被评为20世纪末中国商业历史永远不能被遗忘的商界奇才……但福兮祸所伏,爱多的资金及债权危机随之在1998年爆发,2000年4月,胡志标被汕头警方拘留,不久即被判刑,直到2006年假释出狱,后创立“立于不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和“立于不败”论坛。

  胡志标的人生经历正如他自称的,“上过天堂、下过地狱、回到人间”,绝少有人在近10年内把“三界”通游。这无疑是难能宝贵的。在多个不同的场合,胡志标都强调,我不想再做英雄,只想做英雄的服务员。生活中的胡志标也不再讲排场,到外地参加活动,常常会把旅行箱从五星级酒店拉出来,跑到邻近的酒店和员工挤一晚,“不是没钱,是觉得没必要花这个钱。”无论大小场合,胡志标现在都开口闭口自称“小胡”……

  《问鼎财富巅峰》中的另7位商业领袖也都表现出一股子超越的劲头,张茵、翟美卿、陈凯旋、杰克·罗森、冼燃、李闻海、廖榕就,都是通过不断的超越把企业做大做强,并在精神上超越自我。

  超越的尽头是什么呢?

  对我抛出的问题,李阳春微微一笑:“君山,你看看书的最后一章吧,答案就在那里面。”最后一章访谈的是广东香江集团总裁翟美聊,她不仅创造财富,是个成功的女企业家;更重要的是,她分享财富,是首批由广东省政府命名的“南粤慈善家”之一,而且是中国私立慈善基金会的第一人,“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的编号就是1001。翟女士的传奇放在全书最后,作者用意应该很明确:企业家真正的价值在财富之外,创造财富后要超越财富。

  事实上,简单以财富衡量企业家的价值,是对企业家人生的污辱。“站起三碗饭,躺倒三尺床”,不管多大的企业家,也是肉体凡胎,所能享受的物质财富都是有限的。张茵在访谈中就直言:“对于物质,我只有一个要求:舒服。”企业家在创造财富时,内心真正追求的其实就是超越财富的社会价值,财富不过是社会价值的一个载体而已。

  气候变化的脚步越来越快,地球允许人类通过创造财富表现和博取社会价值的空间已越来越有限。再向李阳春提个问题:既然财富不过是社会价值的一个载体,还有没有别的更好载体呢?人类能不能超越“金钱竞赛”的游戏呢?

  期待李阳春的回答,期待读者诸君的回答!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