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我国首部加快老区发展的规划正式出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8 00:59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编者按:2012年3月18日,陕甘宁革命老区生态能源经济协调发展试验区第五次联席会议暨《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新闻发布会在甘肃省庆阳市召开,标志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导的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区域规划正式出台,标志着目前发展相对落后的陕甘宁革命老区将步入又好又快发展轨道,同时也预示着国家今后将更加关注包括陕甘宁革命老区在内的相对落后地区,从顶层设计上搭建起新的战略骨架,为这些地区未来发展勾勒出一幅更加宏伟的蓝图。为此,《经济参考报》记者就《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出台的一些问题专访了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副司长李应明和革命老区甘肃庆阳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周强,刊登出来以飨读者。

  《经济参考报》《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陕甘宁革命老区转型跨越发展的行动纲领和宏伟蓝图,对于推进该区域的发展建设和振兴繁荣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请问李司长,该规划涉及陕西、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三个省区的哪些地区?

  李应明:《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是建国以来第一部加快革命老区发展的区域性规划,该《规划》整体涵盖甘肃省庆阳、平凉,陕西省延安、榆林、铜川,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吴忠、固原、中卫8个地级市的58个县以及白银市的会宁县、渭南市富平县、咸阳市旬邑、淳化、长武、彬县、三原、泾阳县、银川市(灵武市)等四个地级市的9个县(市),总面积19 .2万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末,该地区总人口为1762万人。

  《经济参考报》《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目标定位是什么?

  李应明:《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将陕甘宁革命老区定位为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国家重点红色旅游区、现代旱作农业发展示范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区。提出到2015年,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初步建成,农产品加工业、红色文化产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经济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基础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重大进展,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城镇化率达到43%以上。“普九”巩固率达到93%以上。就业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和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超过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到2020年,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基本完备,单位产值能耗及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民生和社会建设明显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经济参考报》:您能否谈谈《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主要内容?

  李应明:《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共分12章48节,着眼于推动陕甘宁革命老区区域整体发展,着眼于生态、能源、经济建设协调推进,系统分析了该区域的共同特点和面临的发展机遇,提出了促进区域振兴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科学合理确定了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水资源节约、保护、开发利用,建设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快新农村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深化改革开放等8个方面,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未来10年的发展重点;明确了落实《规划》的政策、人才、组织等3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经济参考报》:我们了解到,这部《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由庆阳市首倡发起,请问周市长,你们为什么要发起这件事?能否给我们谈一谈这一规划出台的形成过程。

  周强:感谢媒体对陕甘宁革命老区发展的关注。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并对规划的实施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倡议和促成出台这样一部区域发展规划,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从陕甘宁革命老区所处的重要历史地位看,陕甘宁革命老区的前身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红色革命根据地。这里曾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和生活的地方,是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教育基地,特别是延安、南梁精神光照千秋。1934年刘志丹、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庆阳市华池县创建了西北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南梁政府,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是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是从革命老区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看,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态环境整体脆弱;资源开发滞后,产业集聚度低,结构单一;对内对外开放程度不高。

  三是从庆阳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看,我市作为资源富集区和后发地区,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但与同属革命老区的延安、榆林相比,发展差距越来越大,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快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四是从情感上看,战争年代的老区是模范边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人们丰衣足食,养育了中国革命。新中国建立几十年,现在老区贫困面很大,行路难、吃水难、生态环境脆弱,守着丰富资源却市弱民贫。从情感上讲,无论如何说不过去,也难以面对老区广大老百姓。

  基于以上考虑,2008年5月初,我市首先提出倡议,同年6月,我市向周边6个革命老区市发出了共同创建陕甘宁革命老区国家级生态能源经济示范区的倡议书,得到了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7月27日,在我市召开了首次联席会议。随后又分别于2009年11月、2010年7月,在延安、吴忠召开了两次各成员方联席会议。

  这一构想,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被写入国办〔2009〕55号文件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根据意见,从2009年开始,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主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建课题组主持编制《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

  在《规划》形成过程中,我们先后多次专程赴兰州向省委、省政府汇报,数十次进北京向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汇报衔接,向许嘉璐以及民革、民进中央等有关领导作专题汇报,联合三省(区)七市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全国“两会”期间积极呼吁。2009年6月习近平副主席到庆阳视察时进行了专题汇报,随后又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向习副主席致信,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同时,通过媒体的广泛宣传,有力推动了《规划》编制工作。

  今年春节温总理赴庆阳视察期间,甘肃省副省长、庆阳市委书记张晓兰积极向温总理,国家发改委张平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总理办公室主任项兆伦等汇报争取。3月初,又赴北京向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一局、二局和国家发改委作了具体衔接汇报。三年多来,通过大思维引领、跨省区运作、持续性推动、不间断努力、全方位争取,国务院已正式批复。

  《经济参考报》:请问周市长《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涉及革命老区庆阳市的主要项目有哪些?

  周强:《规划》涉及我市的重点项目有11大类120多个:基地建设和重点产业培育方面,主要是支持庆阳“四个国字号基地”建设和“六大产业”开发。

  能源开发方面,重点支持陇东煤炭基地特别是宁正、沙井子等大型矿区建设;在主要煤炭矿区布局坑口电站;鼓励发展煤矸石发电和热电联产项目;支持发展煤制天然气、烯烃、乙二醇、甲醇等现代煤化工;支持发展石油炼化深加工项目和天然气、煤层气开发项目;支持风电、光伏发电新能源项目。

  现代农业发展方面,支持建设优质高产小麦基地和绿色有机小杂粮基地、特色果品和中药材产业带、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

  地方工业发展方面,支持庆阳优质小麦、小杂粮加工、苹果贮藏加工和畜产品加工;支持发展煤炭、石油、天然气采掘设备和机械配件加工;支持建设综合物流中心和西峰工业园区建设。

  交通建设方面,重点支持建设1个机场、7条普通干线公路和4条铁路。

  电网管线建设方面,支持建设大型煤电基地配套送出工程、平凉—陇东750kV双回输变电工程,陕甘宁革命老区电源送出工程,环县330kV电网输变电工程,西气东输线路平凉分输站—庆阳支线管道,长庆油田—呼和浩特石化原油管道,庆阳石化成品油外输管道。

  水资源开发方面,重点支持环县农村人畜饮水安全、能源化工基地供水、葫芦河水资源保护和农村“五小”水利等工程。

  生态环保方面,重点支持董志塬及其他12条塬面固沟保塬工程;支持子午岭自然保护区,周祖陵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

  新农村建设方面,大力实施农村水、电、路、气、房和优美环境“六到农家”工程,加快扶贫开发进程,促进共同富裕。

  旅游开发方面,支持红色文化旅游产品研发基地和景区旅游线路建设。

  文化事业发展方面,支持开发特色文化资源和品牌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开发。优惠政策方面,主要有财税金融、投资、国土资源、生态环境、社会支持5大类22条。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