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必须问责问题胶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8 03:0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在老酸奶与果冻使用工业明胶传言仍未有官方反应之时,央视报道了河北生产工业明胶、浙江制造问题胶囊以及全国9家药厂13批次的问题胶囊剂药品的生产链条,在国民震惊之余,涉案企业与相关监管部门,无一向公众道歉,反而忙于自辩。

  在此之前,社会舆论对于工业明胶用于老酸奶与果冻的担忧铺天盖地,国家食品医药安全监管部门从始至终没有表态和行动。而此次工业明胶用于药品胶囊被央视曝光后,有关部门才部署调查,要求暂停销售和使用,但还没有给出可能涉及产品的具体数量、召回时间及方式。

  长期以来,中国几乎所有重要的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事故,都是媒体揭露,而且是在重重阻力下做出报道。为何拥有监管权力的政府部门只能被动执法?日常监管工作到底有没有做,早前社会舆论已经对问题明胶用于食品产生恐慌,监管机构却视若无睹。有大量媒体报道中药材掺假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却不见监管部门行动执法。难道只有中央级媒体报道或上级批示才能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

  在中国,消费者权益受侵害总是首先想到媒体投诉,而不是选择监管部门举报。因为这种举报几乎都石沉大海。此种监管部门不仅浪费公帑,还可能制造更多官商勾结的寻租机会,助长企业作恶之胆,早前暴露的一些大案要案已经说明问题。中央政府如果不对监管部门问责,监管部门“无为”的作风就难以改变,而广泛的行政不作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存在,势必影响政府、法律的权威与信用,这是市场秩序与社会秩序混乱的源头。

  如果政府机构不为行政失职向公众道歉,相关领导不受到应有的问责,那么,整个社会的道德与责任意识就会大幅下降。这就可以理解为何事件发生之后,所有涉案企业与部门无一道歉而忙于自辩。如果仍有人认为中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链条长,多头管理造成监管真空与责任认定模糊。那么,这种现象不是今天才有,而是长期存在,既然拨付了巨额的财政资金用于监管工作,解决机制问题是政府责任,不是搪塞国民的理由。

  生产工业明胶的企业位于河北阜城县,早在2004年就已经被媒体曝光不法行为,阜城县经过运动式执法整顿,但依然没有阻止工业明胶在政府眼皮底下长期生产。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该县领导不仅没有为失职向公众道歉或引咎辞职,反而大谈政绩,回避责任。如果政府官员都如此不讲道德,如果上级政府不对之进行问责,都是难以想象的。

  媒体揭露9家药厂问题胶囊剂药品后,没有一家企业向公众道歉,只有丹东市通远药业和通化颐生药业宣布召回被曝光批次的药品,其余企业截至目前均无动作。修正药业与辉南天宇药业则发表声明为自己辩解。这种集体的无耻感是令人震惊的,它意味着没有企业为自己的错误主动承担道德上的责任,尽管还不清楚法律如何对他们进行惩罚。

  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工业明胶用于药用胶囊或食品是长期存在的普遍现象,而且工业明胶厂与药用胶囊厂(或食品加工单位)间的灰色交易是明知故卖的违法行为,应该予以严厉打击,相关涉案人员应该承担刑事责任,而不是罚款了事。但工业明胶明目张胆的长期生产并流入药品行业,无疑是地方政府与监管部门的严重失职,他们理应为之道歉与负责,他们也必须向公众道歉与问责。政府也需做出及时反应,并且需要反省以及重建行政问责制度。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