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凝固于影像的家园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0 01:13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雪花·中国古建保护之旅

  苏娅

  [ 三年来,共有28000多人参加“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以近170000幅作品记录了中国古建的现场 经由三年积累, “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已发展为目前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古建筑摄影比赛。这是一种对中国建筑在场性的深刻记录 ]

  中国啤酒行业第一个突破1000万吨并连续七年全国销量第一的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于2012年4月面向公众启动了“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

  这一赛事由来,源自2008年一个企业与国际知名高等学府的深度合作。自2008年华润雪花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启动“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出版计划,以“古建五书”形式逐年推出一套以中国古建为主题的、面向大众的建筑普及读本。在已出版的“北京五书”、“民居五书”、“装饰五书”中,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与精神进行大众性解析。

  今年3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贵祥在美国波士顿的一间博物馆,看到一座安徽古民居的实物展示,这是一个有200年历史的普通民居,在一次拆除的前夕,美国的博物馆将小院整座买下,运抵美国。为放置这座中国古代的院落,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将地下掏空了,上面盖上玻璃,使其坚固,而200年前的生活亦被尽可能真实地固定下来:“小院”中放置着日常用物、自行车和碗柜;上世纪70年代写的粉笔字,因为远途搬运难免被摩擦掉的缘故,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则先将其拍摄下来,运抵之时,再将其还原,这些口号写的包括70年代政治运动的口号、当时分配活动的表格,这些物象皆一一复原,仿佛旧日的生活亦在此痕迹中复活。

  “它肯定不是什么徽式的好房子,因为徽式的好房子都比较宽敞。它很窄,房间也很小,但是有个标准的小院子,吸引了许多美国人,特别是孩子们来看,我觉得这是别人对文化的一种了解。”王贵祥说。

  悖谬在于,在中国的城市化情景中疯狂实践建筑抱负的,是欧美建筑师,却恰恰是这些国家的文化工作者对中国古建的保护表现得忧心忡忡。而在中国,保护古建的态度意识和行动,虽在社会各方的努力中较之过去有所改变,但保护的力度远远赶不过古建被摧毁的速度,早在上世纪70年代,吴良镛提出“提高全民建筑觉悟”,这个意识在今天看来振聋发聩。

  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作为资助中国古建保护的先行者,所立足的正是“提高全民建筑觉悟”这样一个认识。而由每年出版古建五书来看,但仅有纸上的传播,仍无法清晰和更有活力地向大众传递中国古建的文化价值,普及工作还需要更多更具在场性的形式,作为本届大赛的主办方,华润雪花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摄影家协会、《大众摄影》杂志社合作,经由三年积累,雪花纯生摄影大赛已成为目前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古建筑摄影比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楼庆西提供的这组数据极好地说明了大赛倍受关注的情况:2011年的大赛为期三个月,有近160万人关注参与,三年总计参赛作品超过18万幅。

  透过这些作品,国民古建保护意识的改变也有清晰的脉络值得解析。“第一年是配合北京专门拍的北京建筑。第二年配合民居文化,拍的是民居建筑。第三年,出的是装饰题材,由于装饰题材比较窄,所以就扩大到拍旧时代建筑题材。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大众的建筑观念在改变,最开始可能以为建筑摄影的观照物只是建筑物本身,而后来有了‘人居环境’这样的观念,”楼庆西说, “他分散在全国各地,去寻找古建筑。发现古建筑,非常用心地用各种角度,各种时间,各种细节,去再现建筑的美。”

  事实上,华润雪花组织的摄影大赛为参赛者搭建了创作与分享摄影作品的平台,主题拍摄范围以华润雪花与清华大学共同出版的《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内容为蓝本,扩展至带有历史信息和生活气息的古建筑类型,包括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官邸、宫殿、园林等。除此之外,主办方还在扬州、重庆、广州等城市,举办了以当地建筑为主题的摄影活动。

  在谈论企业与专业机构合作进行文化项目保护的意义时,清华大学教授贾珺说:“雪花作为很有实力的一个国企,同时又这么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建筑,而且做了这么多的除了我们写书的支持以外、在摄影展览这方面。实际上,我们所不能及的就是吴先生提出的提高全民的建筑觉悟、全民的文化局这个意义。在这点上最初跟雪花合作的时候我就谈及中国企业应该慢慢地关心这件事 。因为国外的很多大企业家都非常关注文化,他们成功后会把大量的钱花在文化上,包括北京故宫很多的整修工程,都是美国的一些大企业家资助的。因为,文化是世界的,这是企业家的一种文化觉悟。”

  不言而喻,这是一种对中国建筑在场性的深刻经验,镜头里的中国时空,阔远、驳杂而有其文化的内在秩序。获奖作品中,彭学平摄于江西萍乡市武功山的《古坛飞雪》,记录了江西萍乡市武功山主峰白鹤峰峰顶海拔1918.3米的古祭坛群的形态与环境关系,建筑物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区内10万亩高山草甸绵绵于海拔1600多米的高山之巅与巍峨山势相映成辉,而影像里的古坛群神秘、静穆;林乔森的《水墨宏村》,摄于阳春三月下着小雨的宏村南湖,远处云雾缭绕,近处湖面如泼墨重彩,迷离、斑斓的水乡神韵; 陈家骧的《老宅情感》摄于2008年11月。陈家骧说,对婺源的徽派建筑迷恋日久,白亮的粉墙、古雅的黛瓦、雄劲的马头形山墙令人迷醉,行径中,一幅美妙的画面呈现眼前:一个庞大的古宅建筑群,粉墙、青瓦、马头墙、石板路,虽疮痍历历,却古风悠悠,“好像离家多年的游子,找到的孩童时的家。”这就是了,对那些执著于古建保护的人而言,文字书写抑或影像记录,无一不是渐行渐远的记忆,追寻关于家园的原初想象。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