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河北问题明胶疑流向冰淇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0 05:50 来源: 东南快报

  4月15日的一场大火,不仅把河北学洋明胶蛋白厂(以下简称“学洋明胶”)多年来的交易“秘密”焚毁,也改变了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古城镇前宋村的命运。

  40多年来,前宋村早已形成规模庞大的明胶生产基地,因媒体曝光当地龙头企业“学洋明胶”将工业明胶销售给浙江等地企业生产药用胶囊,相关部门展开严打行动,将该村40多家明胶作坊夷为平地,数千村民面临失业。另有证据显示,“学洋明胶”的产品,不仅流向药用胶囊生产企业,还流向众多食品企业,成为生产雪糕、冰淇淋、乳制品和饮料的原料。

  40多家作坊被强拆3000村民面临失业

  ●“胶老大”纵火毁证据

  在前宋村村民宋晓(化名)的记忆里,“学洋明胶”老板宋海新的发家史就像“演电影一样”。上世纪90年代,宋海新在村子南头建起一间小厂房,几年间,这个小厂子神奇般地越做越大。2004年,宋海新耗资210万元将厂子注册为“河北学洋明胶蛋白厂”,并交由大儿子宋训杰打理。很快,今年才23岁的宋训杰被村民称为“胶老大”。

  4月15日中午,央视报道了这家明胶企业将所谓的“白袋子明胶”售往浙江的企业生产药用胶囊。这种“白袋子明胶”,其实就是工业明胶,是由经过鞣制的皮革下脚料制成,被明令禁止用做食品、药品原料。

  当天下午3点,宋晓看到“学洋明胶”门口围着一大堆人,有记者,也有紧急赶来查抄的警察。大约十分钟后,一股浓烟从“学洋明胶”办公楼的二层冒了出来,并伴有几声爆炸声。据警方通报,为隐匿证据,宋训杰实施了放火。

  宋晓猜测,宋训杰放火焚毁证据,是担心整个产业链被完全曝光。

  ●强拆作坊持续了两天

  宋晓说,起初没人觉得这事会和自己有关。直到晚上9点,村民们才发现,这场大火已经殃及池鱼。在村里一家明胶作坊打工的陈霞(化名)说,当时她在胶厂休息,突然听到一阵轰隆隆的机器声,她爬出宿舍,看到十几辆推土机和挖掘机已经开进村子。“十个人上来,不由分说就要推厂子,我的衣服和钱物都在宿舍里,和他们商量能不能拿出来,告诉我不行,机器横冲冲就推了过来。”

  村民们发现,这些推土机和挖掘机的目标,是遍布前宋村的40多家明胶作坊。围在“学洋明胶”门口看热闹的村民开始疯狂地往回赶,试图阻止强拆,但来者态度坚决。

  强拆持续了两天,到4月17日,40多家明胶作坊被夷为平地。

  ●因明胶而兴的村庄

  最鼎盛时,前宋村有明胶作坊200多家,如今也有四五十家。宋孟华(化名)是前宋村一家小型明胶作坊的老板,据他回忆,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前宋村兴起了明胶制造业,鼎盛时达200多家。早年的明胶作坊以质取胜,会用较好的猪皮、牛皮去制胶,质量上乘。“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有些厂子用下脚料去熬胶,最后大家都用下脚料。”

  除了前宋村,周边还有多个村子上千村民以制胶为生,“问题胶囊”事发后,阜城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立即行动,责令所属食用明胶和工业明胶生产经营企业、摊点全部停业整顿。村民们说,目前大约有3000人面临失业。然而,善后问题尚无方案。

  三元食品疑与问题明胶厂有染

  ●遗留账本暗藏文章

  村民宋晓接受采访时说,“学洋明胶除了给生产药用胶囊的厂子供货,还经常(把工业明胶)卖给生产雪糕、乳制品和饮料的厂子,我们当地人都不敢吃果冻和冰淇淋这些食品。”

  更为蹊跷的是,“学洋明胶”火灾后,被发现有本记账小册子。根据册子的记载,账本主人曾借“江新3万元”。而宋江新正是学洋明胶厂经理宋训杰的叔叔。

  这本册子涉及了账本主人与一些食品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和借款汇款等事项。其中提及“北京三露厂(用蛋白)”,“北京步步高饮料有限公司(用蛋白)”等企业名称。

  北京三元食品也名列其中。册子里记载了如下内容:“8月19日到21日晚带二儿子北京,北京三元食品有限公司,西城区鼓楼西大街75号,厂址:昌平县南口镇南……发北京××胶25代(20代白,5代烘干)”。

  ●三元刊声明称无业务

  三元食品19日下午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声明。声明称,“经核查,我公司从未与河北学洋明胶厂有任何业务往来。2003年前我公司从未使用明胶。2003-2005年使用美国卡夫明胶,2006年至今使用法国罗赛洛明胶。明胶只是在个别产品使用,且完全按照国家规定使用。”

  三元食品同时表示,“我公司将对该事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综合京华时报、南都等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