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薄膜铺出厚收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0 05:46 来源: 经济日报

  “今年春耕我们心里可有谱多了,农技人员天天在地里给我们讲技术、送良种、测土配方施肥,特别是采用了现在这个铺膜技术,产量肯定提高,今年估计又是一个丰收年。”甘肃省通渭县李店乡祁咀村村民周继武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当前,通渭县380多名农技人员奔走在春耕的田地上,为农民春耕生产送去科技“及时雨”。

  甘肃省通渭县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全县94%的耕地是山旱地,农业生产长期以来处于大旱大灾、小旱小灾、年年抗旱的被动局面。如今,通渭县通过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走出了一条“铺地膜、锁水分、兴垄作、调结构”的新路子,用一层薄薄的农膜铺出农业生产的一片新天地。

  新技术 增收入

  甘肃省通渭县李店乡祁咀村全村海拔都在1600米以上,年降雨量只有300毫米,年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以上,十年九旱,十年九灾,是全县最干旱的村庄之一。“没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前,地里根本种不了玉米。家家户户都是种麦子,那也是靠天吃饭,遇上特别旱的时候,连种子都收不回来,温饱都是问题呢。”祁咀村村支部书记陈志强告诉记者,2006年,全村种植冬小麦平均亩产只有250斤,除去成本,亩收入只有130元。全村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后,地里也能种玉米了,平均亩产达1600斤,除去成本,每亩纯收入800多元。

  为了改变全县旱作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的局面,依据通渭旱情和降雨特点,农技人员在推广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将全覆膜技术广泛应用到了其他农作物的种植上,有些农户还搞起了全膜套种,取得了明显的集雨保墒增产的效果。“我去年种了2亩全膜双垄沟秋播大蒜,并在大蒜上套种了油葵。去年1亩大蒜收了1000元,油葵1亩地收了300斤,榨出了150斤油,也值个1000元,1亩地多收1000多元。”祁咀村村民周克敏欣喜地说。

  随着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成功推广,农民从“撞天”种小麦逐步转变为全膜种玉米、大蒜、蔬菜、小杂粮等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转变有效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83元,比上年增长13.1%。

  抗干旱 稳增产

  通渭县由于海拔较高,降雨量少,蒸发量高,干旱是制约农民耕地劳作的最大难题。“我们这里全年降雨一般集中在7、8、9月,刚开始引进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的时候,增产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春季覆膜土壤墒情较差,不能有效起到蓄秋雨、抗春旱的作用。后来,我们试验了秋季全覆膜双垄沟播技术,取得了明显的集雨保墒增产效果。”通渭县农业局副局长马健武介绍说,当时秋覆膜双垄沟播玉米在大喇叭口期土壤耕层含水量比春覆膜高出2.7个百分点,玉米亩产比春覆膜双垄沟播增产18.5%。

  秋覆膜双垄沟播玉米的高产高效让通渭县农民看到了增产的希望,全县也把推广以秋覆膜为主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作为发展旱作农业的关键举措,全膜玉米种植技术迅速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开来。2011年,全县推广全膜玉米103万亩。随着全膜玉米的大面积推广,通渭县粮食产量也逐年稳定增加,由历史上的“缺粮大县”跃升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

  全膜玉米的大面积种植,使通渭县基本摆脱了靠天吃饭、被动抗旱的局面,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调整种植结构、有效规避自然灾害、发展旱作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增效的农业发展之路。

  再利用 促环保

  通渭县农民不仅把覆膜技术应用到更多的农作物种植上,还探索出一膜两年用、多年用的新方法。

  “现在老百姓都很清楚种地必须覆膜。但铺地膜成本高、劳动强度大。铺1亩地膜需要薄膜6公斤左右,扣除政府补贴后农民还要掏40多元;采用机器铺膜,1亩地要40元左右,这样一算1亩地铺膜成本就要80多元。如果采用人工铺膜,需要3至5户农户组成1个互助组轮流铺膜,累得很。所以有些农户就探索出一年铺膜两年用的新方法,效果也很好。”通渭县农技中心主任段镶全介绍说,“一膜两年用不仅能减少开支,降低劳动强度,还有更神奇的效果呢。”

  为了展示一膜两年用的神奇之处,段镶全来到地里给记者展示:“你看,这个地里的膜就是前年铺的,种了两年玉米。这边玉米茬是前年剩的,旁边这个是去年剩的,由于膜下土壤湿润,前年的玉米茬都已经腐烂了,今年旋地就能打得粉碎,就能直接还田作肥料了。”

  据了解,通渭县在全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同时,把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作为保护环境、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助农增收的一件大事来抓。“一方面,我们鼓励农民在使用地膜时采取‘一膜两年用、多年用’的技术模式,既节约了成本又环保;另一方面,号召县宏鑫地膜公司大量回收废旧地膜再利用,这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利润,也激励农民提高环保意识。”通渭县农牧局局长陈鹏鸣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