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经济转型和改善民生发挥更大作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1 05:31 来源: 经济日报从住房到交通、从教育到医疗、从环境到治安,都离不开中央财政的直接投入以及引导带动的地方财政资金的投入,这些主要由税收积聚的资金,缓解了群众困难、改善了百姓生活质量、缩小了地区差距,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指数
今年4月是全国第21个税收宣传月。今年税收宣传月的主题是“税收·发展·民生”。期间,全国各地开展了一系列税收宣传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对税收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而积极作用有了更深切的了解,激发了广大税务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增进了广大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对税收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促进税收工作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促进经济转型
税收是政府筹集财政收入、调控经济、调节分配的重要手段。由于社会可供分配的资源有限,税收实际上是把企业和个人掌握的部分资源依法转为政府支配。这些不同种类的税收在筹集财政收入的同时,也影响着企业和个人的投资与消费、收入与财富分配,以及生产和交易等行为。通过科学运用调整税基或税率、设置征收标准等税制要素,制定实施减税政策,将原由政府掌握的资源转由企业和个人支配,可以在预算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下,改善供给和需求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当前税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财政投入的方式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通过税收杠杆的作用,实施“有增有减”税收的调整,引导经济转型。
2011年,中央财政共下达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1709亿元;中央财政“三农”支出10408.6亿元,增长21.3%;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39716亿元,增长22.8%;中央财政教育支出3254.9亿元,增长27.8%……
引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结构性减税政策,主要有几个取向:着力扩大消费需求。从2008年10月起,我国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在2008年3月提高工资薪金所得费用减除标准的基础上,从2011年9月1日开始实施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当年第四季度因减税相应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约500亿元,全国有900多万个体工商户税负下降;降低包括居民日用品在内的700多种商品进口关税。这些措施为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2009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已累计减少税收5000多亿元,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投资和技术进步;2008年对企业的国债利息收入等免征企业所得税,2009年对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给予营业税等优惠,支持金融保险业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从2009年开始,对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实行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等优惠政策,支持技术先进型服务业发展;今年进行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也属于一项力度较大的减税措施,有利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从2008年开始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企业研发费用实行加计扣除,对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鼓励技术开发和自主创新;2008年以来,为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建设,实施有关营业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等优惠政策。2008年至2011年,每年为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减免税收均达数百亿元。
从2008年起,我国先后调整和完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税收政策,对国内企业为生产大型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等设备而进口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抵免部分企业所得税,目前已累计减免相关税收1000多亿元。(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与此同时,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新一轮为期10年的促进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符合国家扶持条件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等所得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优惠;继续实施或新出台支持特殊困难地区、民族边疆地区等区域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新疆,随着天气转暖,30万户安居富民工程正加速开工,安居富民住房每户不低于80平方米。据了解,今年新疆将确保完成30万户安居富民工程建设任务,将本着“住房不落后、功能不落后、质量不落后、产业不落后”的原则,严格按安居富民工程建设标准实施,住房具有水、电、路、气、厨、厕、浴七项基本功能,全面改善农牧民居住条件。
在广西,去年筹措来的64.5亿元资金用来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进一步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同时,广西还将城市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至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一致的水平。随着各项政策逐步贯彻落实,有力地推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从住房到交通、从教育到医疗、从环境到治安,都离不开中央财政的直接投入以及引导带动的地方财政资金的投入,这些主要由税收积聚的资金,缓解了群众困难、改善了百姓生活质量、缩小了地区差距,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指数。
得益于税收数额的增长和征管的加强,2011年我国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力度进一步加大,推动了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对垄断行业实行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
出台一揽子政策,支持学前教育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不低于200元,推动解决关闭破产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等人员的医保问题。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深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稳步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加强。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到60%以上地区,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同步推进。连续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水平达到1500多元。进一步健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妥善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问题。各地普遍建立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大幅增加财政资金投入,认真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规范经济适用房建设和管理,积极推进各类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2011年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00万套以上,新开工1000万套的目标任务已经完成。中央财政预算安排资金1030亿元,加上执行中追加399亿元以及通过使用以前年度结余结转资金安排的280亿元,2011年中央财政共下达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1709亿元。
保障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实施各项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精品创作。2011年中央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93.5亿元,增长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