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同样是环保,中国标准偏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1 06:47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孙亚玲

  “目前(中国)国内的认证标准是相对比较低的,或者说是不正规。所以我们还是比较相信国际的认证。”德国橡胶地板品牌Nora全球首席执行官Alexander K. Althof这样说道。

  在前不久开幕的中国国际地面材料展上,记者发现几乎每个企业多少都有几个环保认证标志。随意采访了几个参展者,他们都表示对这些标志不是很了解,但是在选择方面肯定会考虑环保标志较多的产品。但中国的环保认证具有多少含金量,是否真的符合国际标准,这一点甚至很多品牌也未必了解。

  从1996年拿到第一个环保认证到如今,Nora已经获得了近10个的环保认证。进入中国有几个年头的Nora也开始着手于中国的环保认证,目前已经在北京的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做了一个有害物质排放量的检测,来用于投标。证明他们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是不会排放有毒气体。

  中国对于环保的关注源于近几年暴露的地板环保问题,比如甲醛超标、有机挥发物超标等等,而国家检测机构建立的时间也确实相对较短。在国外,这样的检测机构早已经拥有了上百年的历史。

  Althof所说的“标准较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就是中国的检测项目比较笼统,一个检测项目涉及好几个指标。我们从德国若拉的中华区董事总经理Mr.Klaus Bourquin得知,目前国内的检测指标就在甲醛含量这一个项目上是和国际水平一样的,其他的项目他也表示很难比较,因为国外的检测系统相对比较细化可以一目了然,但中国的却比较概括。他也不敢武断定论。另一方面就是中国的权威性较低,这体现在进出口方面,举例来说日本的室内材料出口到欧洲和中国的指标是截然不同的,就连是在日本本国销售的也比出口到中国的指标要求要高。

  《21世纪》:中国消费者普遍缺乏对环保认证体系的了解与重视,对此你如何看待?

  Alexander K. Althof: 中国在世界上已经有了领导地位。这种对环保不够重视的情况相信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的。中国会越来越认同绿色环保产品。当然现在有绿色环保标志的也能卖到更好的价钱。但是目前市场的具有权威的环保认证还是集中在美国和欧洲。

  《21世纪》:你们在环保方面做了哪些投入?具体回报又是如何?

  Alexander K. Althof:我们在这方面投入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当然还有金钱。原材料方面我们严格把控,在研发方面,我们现在也有自己专门的研发部门,这里有30位员工在研发室里专门对绿色环保做研究。计算下来每年公司都要投入200-300万欧元,这笔钱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质量控制、人力资源、送检控制等等。但这同样为我们带来了回报,那就是顾客认同我们的品质,这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项目。具体可用税前利润的数据增加11-12个点来体现。

  《21世纪》:Nora产品的可持续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Alexander K. Althof:我们制作工程中的废料是可以回收再制作的,另外我们原材料不会完全都是纯天然的,有部分是人造橡胶成分。当然还有就是切割边角料的再利用。

  我们在欧洲和美国的很多产品,如果他们的黏胶没有掉的话我们可以回收再使用。

  另一方面,我们还有一个理念就是长时间的经济维护成本。比方法兰克福机场,在如此大的人流量情况下,使用了40到50年,也不需要打蜡,清洁也很方便。

  《21世纪》:你如何看待设计在你们品牌中的作用?

  Alexander K. Althof: 设计非常重要,我们产品的第一步就是和设计师进行沟通,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往往会有自己的想法,现如今设计已经和工艺同样重要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