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陈新年:制定中长期信用建设规划 加大惩罚力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1 17:1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陈新年:制定中长期信用建设规划加大惩罚力度

  图为国家发改委经济所研究员陈新年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1日讯 2012中国信用4·16高峰论坛暨第八届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经验交流年会今日在北京开幕,本届论坛主旨为社会诚信建设的中国模式。在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2013-2020)综合研讨”为主题的第一分论坛的讨论中,国家发改委经济所研究员陈新年指出,我国建立健全信用建设应制定中长期信用规划,并重点解决三方面问题,同时,应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惩罚力度。>>>2012中国信用4·16高峰论坛专题

  以下为文字实录:

  

  刚才章主任很全面地介绍了我们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一个进程。因为这个工作现在刚开始启动,前两次会我也参加了。童委员十几年前认识,已经呼吁了很长时间。那个时候我们提出几个要求,一个要规划,当时童委员提信监会。呼吁了十年,整个进程02年3月份国务院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这个小组由人民银行牵头,3年出台3个基本任务,一个就是规划,第二个要标准,第三个管理条例。

  在04年3月份的时候,把这个任务交给国务院办公厅,办公厅牵头做这项工作,当时委托市场整顿办公室来做规划。由标准委出台一些行业标准,标准是出台了一些,7项标准做了示范,不是强制性的标准。最后出来东西是07年17号文件,这个指导意见我个人认为是一个结果。

  应该说对社会有指导意义,并没有解决社会信用体系难点问题,规避一些主要矛盾。社会上地方、政府对指导意见有很多的议论,后来要重新指定国家发改委牵头做发展规划。

  在07年起草规划当中,到2010年时候国务院三定方案,由人民银行推进信用评价工作,主导权回到02年状态,还是人民银行牵头,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去年上半年提交给国务院,下半年开始讨论,没有通过,最后由发改委和人民银行共同牵头成立十几家部委参加联谊会方式。因为现在2012年“十二五”已经开局,可能覆盖时间更长一点,中长期规划。

  我想为什么出这个规划?十年前说要有规划?为什么搞这个规划?这个规划我个人理解,有几个意义。一个自从十五计划提出要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建立社会信用制度,提这个任务以后,各个地方,各个部门都在结合相关的工作。实际上缺乏整体宏观上的协调和指导,所以有这个总体规划。

  第二个,规划过程当中,因为发展阶段,我们党委十七以及信用交易规模扩大,管理跟不上,加上咱们信用宣传、导向对信用失信泛滥比较严重,信用体系建设应该早就提上日程。从我们了解情况,现在信用体系建设地方也好,行业也好,其实重点放在做数据库,包括政府搞信息平台,这个里面还有一个重复建设,需要国家总体规划指导,能够避免重复建设被动。

  还有一个,现在是一个瓶颈,我们十几年已经形成各个相关行业信用数据库建立,但是出现一个信用信息孤岛,对外不开放,由于行政职能关系现在变成自己资源,但是行业部门建立数据库很大程度上国家财政司资助下建立,建起来以后就变成自己的资源。你让他开放现在没有依据,我想需要一个战略性规划,可以统一统筹考虑。

  所以,我想规划非常必要,十几年前出台规划?一直在指导意见里面转。我想有这样几个困难,下一步中长期规划,我觉得有这样几个困难。一个政府的定位,政府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第二个难点就是关于信用服务机构市场定义,第三个人民银行信贷服务定义,这三个可以考虑。

  但是,通过十几年建设过程,政府推动到底在哪些方面?这个有争议。包括地方还在做信用规划也好,信用建筑也好,也是讲是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但是对于政府推动,其实不同的地方,包括有些部门、政府都有不同的理解,我政府做哪些事?比如政府如果是政府主导,如果我政府来主导?那我政府的公信力、权威性怎么来保证,这里面都有制度性的风险。

  如果市场主导的话,我市场在现在发展阶段,这种价值观,我认为是资本原始积累还没有完成,这种阻力性还有相当长时期存在。市场阻力性和法制建设滞后并存,这种情况还有相当长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市场主导,我们市场这一块我们的管理手段比较落后,我们怎么保证。

  这里会不会出现本身我的信用中介机构不诚信的问题,怎么保证?其实这个问题非常难?就是政府主导市场主导,政府主导人民银行一直强调政府主导,快,高效,很快建立覆盖全国系统。而且他们有一个观点,私人诚信你能保证吗?这个我认为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到底处在什么位置。

  第二个难点,如果是政府主导的话,确实人民银行,因为现在人民银行就银行整个信用整个链条上主要使用信用提供方,把其他行业信用可以纳进来,没有必要搞地方信用建设,或者其他中介机构?以一家为大就行了。

  如果市场主导,应该培育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他们现在瓶颈也在数据来源上,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出现了一批信用服务机构,发展到现在10多年,应该说有一定的规模,但是信用规模还是比较小,在社会影响力也是比较小,权威性信用机构还没有出现。

  其中,有一个很大他们数据来源,因为我的理解社会信用体系是要有一个评价,对课题一个评价,他的信用度怎么样?基于对他信息全面了解,现在很多信息都在各个部门手上,人民银行对外不开放。

  我对这个模式有一点想法,中国特色,这个特色有好有不好,我是在04年的时候去美国考察,参加评级机构,当时我们问他们,他们数据怎么来?银行免费把信息提供给中介机构,我们团里面几乎所有人问到这个问题,银行怎么愿意把免费把信息提供给中介机构,怎么花钱买信用报告,回答如果不把我信息给中介机构,我买来的信用报告是没有意义。我们中国什么时候实现到这个阶段?不好预计。

  最大问题,可能就是行政管理体制,利益管理体制,信用服务机构到底给他什么定位?如果要由他主导发展,涉及到美国、欧洲模式,美国模式就是市场化过程,完全由市场主导发展模式。如果我们采取这种模式,首先就是我各个部门信用能够开放,一部分是监管服务,一部分对中介机构服务,一部分对社会开放,这个我们可操作性多大?难度有多大?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也是我们信用规划里面面临一个比较大难题。

  第三个,人民银行数据库,人民银行数据库按照当初设想,他们向做原始记录,做原始档案,做征询服务。他的下一步做原始档案服务,还是征询服务,他们可以说你们是政府主导,我可以给人民银行沟通。从现在国务院把这个主导权转到由发改委和人民银行共同牵头来做,应该说对他定位可能范围缩小了。

  所以,我觉得在信用规划,未来中长期规划当中,有大的方向上面,三个问题不能回避,回避了以后你的信用规划就没有意义了。

  我个人看法政府推动主要在哪些方面推动?一个在规划推动,另外推动信息开放,推动粘合性和互联互通。03年我参与发改委当时搞示范工程,后来加入了辽宁和浙江7省市,发改委拿一部分钱做了资助,就是做全国交换中心,这几个地方信用评级可以互联互通。

  目前,所跟踪地方应该算是没有下文了,我现在想法有一些调整,我们现在不需要建立全国信用交换中心,好象建立国家信息中心一样,应该也是一个当初一个初衷,没有达到玉祥目的。我不一定建立这样一个信用交换中心,但是我可以互联互通,有一部分信息如果说各个部委可以监管,他是可以互联互通,对整个社会信用体制机制应该有效。另外一个中介机构发展,需要数据我可以用交换的方式,可以跟各个部委交换,因为建立这个数据库就是拆分资金,我在收费过程当中可以以低成本。

  另外,规划的要点,刚才章教授提了一些挺好,因为我的信息采集要有依据,会不会涉及到隐私权。第二个中介机构要传播信用信息报告,在多大范围上传播,会有一些纠纷。国务院法制办,实际操作的案例跟这种很少,提供案例案件很少,所以在立法方面我们呼吁有立法?另一方面咱们法制这边投诉案例非常少,陷入到那个困境里面。立法我觉得应该先有,包括我们原来讲08年一个公开条例,我觉得那个公开条例跟这个信用信息不一样,那个是指政府的文件要公开,这个基本已经做到。

  信用信息这一块,我觉得还是封闭,所以我想立法可能还是要加快。另外一个要点,我觉得针对现在咱们这个失信诚信危机,我觉得可以叫诚信危机,反正开一次会出现一个重大事件,瘦肉精、地沟油,今天讲是一个明胶,下次开会的时候不知道又会是什么?我觉得在考验老百姓底线,我觉得这个影响社会稳定。因为食品、药品涉及到千家万户,所以我个人认为现在虽然现在我们发展阶段避免不了,但是我觉得我们也不能等,不能无所作为,其中有一点失信条件机制,就是违规成本太低。

  抓到一个罚一个,就是重罚。虽然找关系可以少罚,但是我觉得还是要强调提高诚信程度,我觉得还是有效率。前两天看到美国奥巴马说是价格欺诈,从100万提高到1千万美金,我一直对美国重罚一直很有兴趣。

  核心一点要加大惩罚力度,我觉得还是有效。个人观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