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进军内地 纯属“意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2 04:05 来源: 信息时报

  

进军内地纯属“意外”
早前林奕华与何韵诗来广州宣传《贾宝玉》。朱元斌 摄
进军内地纯属“意外”
《包法利夫人们——名媛的美丽与哀愁》2007年在内地首演引起轰动。(资料图片)
进军内地纯属“意外”
2009年,林奕华与张艾嘉到广州宣传《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龙成关 摄
进军内地纯属“意外”
2010年,林奕华(左起)与杨佑宁、李心洁到广州宣传《命运建筑师之远大前程》。龙成关 摄
进军内地纯属“意外”
林奕华的舞台剧在内地受到热捧。信息时报记者 朱元斌 摄

  北上征途之缘起

  □专题撰文信息时报记者 谢奕娟

  你或许不知道,如果当初,不是因为北京两位“菜鸟”戏剧制作人的冒险一搏,林奕华可能至今仍然不为内地观众所认识。你或许不理解,在内地受到热捧的林奕华,在香港却不为戏剧界人士所待见,甚至被当作“不存在”。也许你更不了解,看似风光无比的票房,其实并未帮林奕华带来多少进账,领着微薄收入的他仍然要靠着身兼教授、专栏作家、导演多职来维持生活。

  “菜鸟”制作人的一次冒险

  在《包法利夫人们——名媛的美丽与哀愁》以前,内地观众几乎没怎么听说过林奕华。2007年5月,这部重新解构法国名著的舞台剧在“相约北京”活动中的亮相,堪称一鸣惊人,看过的争相推荐:“一定要去看,很不一样!”仅有的3场演出远远不能满足通过口碑传播吸引而来的购票者,坐在观众席中,后来成为该剧内地制作人的尹璐深感震撼。“刚好有口碑就走了,太可惜!”演出留下的不绝余响让她陡然萌生了将该剧引进到内地商演的想法。两个月后,她和同事杜娟飞到香港,敲开了位于湾仔的“非常林奕华”工作室的大门。对于林奕华来说,这亦是一次从未有过的经历:“当时我很惊讶,我们真的能去吗?我之前真的没有想过。”双方一拍即合,敲定了将该剧引进到北京、上海、西安多地巡演的计划。

  然而,尹璐意想不到的是,做戏剧不同于她之前所策划的音乐、舞蹈类节目,两个在戏剧制作上完全是“菜鸟”的制作人凭着“无知者无畏”的一腔热情,经历了一番跌宕起伏的波折。巡演第一站上海就遇到了麻烦。原订的剧场,到实地勘场后发现相关技术与舞台调度与剧场条件不符;尤其按照台板的高度和观众席的视角,会让演员的服装走光。“勉强演,可能发生的状况我们谁都无法预料;不演,之前的场地合约、订金、演出的各项准备工作全部泡汤,推倒重来”,最后,她们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如果无法原汁原味地呈现演出,宁可取消不演。峰回路转的是,上海大剧院同意退订场地,而符合条件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剧场刚好有一周的空档,时间与原计划恰好吻合,简直如有神助。上演后,这部作品引发了内地观剧热,也打开了林奕华作品进入内地巡演的大门。最终,该剧在北京、上海、西安、南京、武汉、重庆六个城市,一年内3次巡回,共演出31场。

  不被香港戏剧界所接受

  随后的短短5年时间,林奕华已在内地上演了《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命运建筑师之远大前程》、《红娘的异想世界之在西厢》、《贾宝玉》等作品。哪怕是在让赖声川、孟京辉、田沁鑫等名导一一遭遇过滑铁卢的广州话剧市场,林奕华的舞台剧票房也是一线飘红,从未吃过败仗。有人好奇,一个香港导演,怎可能在内地演出这么一部部不依常规的舞台剧?可对于林奕华来说,文化的隔阂却几乎是不存在的:“我从来没有特别把内地当成内地,17岁我就开始看内地电影了,所以内地与香港的文化,对我来说就好像一杯鸡尾酒,不会特别觉得哪里是哪里。”在带着《包法利夫人们》巡回各个城市的那段时光,林奕华坐着长途大巴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我看到城市和沿路的很多变化,我开始觉得,今天的内地,就是昔日的香港,而自己就好像贾宝玉在重走大观园一样。”

  然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内地受到热捧的林奕华,在香港却得不到戏剧界的认同。本月18日,第21届香港舞台剧奖刚刚揭晓,去年在香港创下舞台剧售票纪录的《贾宝玉》连提名都没份。“我在香港做了30年戏剧,50部作品,已经有十几二十年的戏剧节,我一次提名都没有。不是奖,是连提名都没有。他们是立了心把林奕华不当成香港戏剧的一份子。”那到底他和香港戏剧界有什么过节呢?林奕华说:“不需要‘过节’,就好像社会上,你觉得每一个同性恋者都跟异性恋者有过节吗?最主要一点是观念的差异。我在香港是被戏剧界消音的一个人,就被假装不存在。(在香港)我去申请经费时,都会有戏剧界代表问我,‘为何你会拿香港的钱,演戏给内地看?’你就看出那个观念了。当很多导演都在排戏给香港人看,为何不能有一个导演来做另一种事情?而且,当这个导演是香港身份,又能吸引观众的关注,对香港精神不正是一种发挥?”

  对于林奕华来说,香港戏剧界的一些观念与教育模式亦是他所不能苟同的。“我常常在问,我遇到的演艺学院的学生,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不是把他们变成艺术的全才?那些老师不懂电影、不懂音乐、舞蹈,只懂戏剧,所谓的戏剧就是戏剧史,就是那几部经典作品。我在香港,我找不到我的同伴、我的演员,所以才去找了台湾这样一批演员。”

  同时打几份工才能糊口

  虽然进军内地成绩斐然,但林奕华却表示,不要以为他因此装满了腰包,“你们有看到一部戏带45个剧组人员吗?你们知道这些演员要坐飞机、住饭店、每天有零用金吗?你知道一部剧的道具有多少集装箱、多少辆车吗?”他坦言,由于自己舞台剧的制作费十分高昂,每次演出能保证演出商不亏本或小有盈利就不错了,那个利润空间是非常之小的。“千万不要以为每年都可以看到一部林奕华的戏,去年本来还有一轮《远大前程》的巡演,油价一高我们就泡汤了。”而《贾宝玉》在香港演艺学院的20场演出,更因为演后交流的时间过长而被罚掉了将近20万。“当时他们不忍心让我知道,只是催我快点快点。到最后分账时,有一天我终于知道了,罚钱就罚掉你本来可以赚的一点钱。我是不太能当商人的。”

  “非常林奕华”工作室自1997年开始获得香港政府资助,从每年80多万港元,到后来的100万。但林奕华表示:“对一个艺术团体来讲,还是过得满穷的。我的薪水一直都是1.1万,因为我们负担不起。”工作室至今仅有六七名工作人员,根本签不起演员,员工的薪水更低于一般大学毕业生的水平。“我就靠平常写写稿、巡回演出,我有一个导演的酬金,但那个酬金也没有说很多。我从来没有把它当成是一个生意,不是说商人不好,而是我性格的缺陷注定我成不了商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