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利率市场化怎样才不出乱子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3 01:30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张岸元 李世刚

  细读政府工作报告的金融部分,有几处值得关注。

  一是没有出现人民币国际化这一概念,只是提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香港离岸业务。近两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快速推进,香港离岸市场规模急速扩大,与此同时,国内汇率、利率、资本项目开放等改革相对迟滞。国内外部分机构及学者针对这种回避改革,试图直接通过人民币结算、离岸市场推进国际化的政策操作,提出相当负面的评价。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正面触及国际化的概念,也许是试图回避这些争论——毕竟随着境内外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逐步消失,人民币国际化能走多远,前景尚不明朗。

  二是对汇率市场化改革和资本项目开放仅沿用传统表述。应该说,关于人民币汇率、资本项目及外汇储备的研究已经相当充分,决策的依据不是经济考虑,而是政治考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只能做原则表述。

  三是关于利率市场化改革一带而过,既无路线图,又无时间表。利率管制是当下中国经济金融运行中的诸恶之源,投资拉动、信贷冲动、国有经济膨胀、收入分配失衡、金融风险积聚等背后,都有利率管制因素作祟;体制内外利率并轨,其意义不逊于上世纪80年代的价格并轨。关于利率市场化路径的研究建议林林总总。主张渐进推进、存款管住上限、贷款管住下限者有之,主张同时放开贷款、存款利率者亦有之;主张先利率市场化再汇率自由化者有之,主张同时放开或彼此不相干者亦有之。此外,关于存款保险、优先发展理财产品替代传统银行资产、先行培育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建议,也不鲜见。

  回顾上世纪80年代美、日利率市场化进程,在通胀高企、市场利率飙升背景下,利率管制和金融创新不再兼容,金融脱媒愈演愈烈。存款方面,货币市场共同基金MMFs、大额存单CDs等工具规模快速增长、分流效应明显。贷款方面,高风险、高收益贷款比重持续提高,当时盛行的拉美国家贷款、杠杆收购贷款、垃圾债券等业务占比激增。类比我国,现已出现存款理财化和贷款证券化等趋势,表明利率市场化定价的领域不断扩大。

  笔者以为,除通过理财和资产证券化渠道腾挪出部分空间外,债券市场的扩容也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支撑,甚至——只有通过债券市场置换出相当一部分贷款存量——利率市场化才不至于出乱子。因为,无论采取何种路径,利率市场化初期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率水平上升,存贷利差在短期内明显缩小,从美日经验看,短期存贷差缩窄最多可达30%,长期平均水平缩窄15%。海量银行资产存量将面临重新估值,包括融资平台债务在内的巨量信贷资产将要承受市场化利率的考验。

  一个可取的方案,是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前,先大量发行企业债等债券置换出一部分贷款存量,延长还债期限、锁定利率水平,帮助这批还贷者逃脱利率市场化冲击。

  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存量债券的收益率将会上升,债券持有者会面临资产损失。此外,不可能所有潜在的银行危险客户都能够发债置换,因此银行还是要提高坏账拨备。风险依然存在,但毕竟有了债券市场的分担,银行体系不至于库容太大,受到过于集中的冲击。这一过程对于银行的资产池子来说,就像在洪峰到来之前腾出部分库容,以便容纳新存贷款利率水平的资产。

  损失总是要发生,改革的代价总是存在,就看是谁埋单。如果未来银行仍是相关债券的主要持有者,风险仍将集中在银行体系,只不过呆坏账和债券价值减记的记账处理方式不同而已。(作者系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财政金融室主任、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财政金融室博士)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