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苏:央行最大并非最强须增强独立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4 12:42 来源: 中国经济网中国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2月末,中国央行的总资产达到28.33万亿元,约合4.5万亿美元,超过美联储、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成为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中央银行。2006年到2010年间,央行的资产扩张2.4倍,2010年资产总额高达3.9万亿美元,占同年GDP的67%。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显示,央行的总资产主要包括外汇、货币黄金、政府债券等。
央行资产急速增长引起了广泛关注。渣打银行在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中说“全球流动性的主要提供者已变身为中国央行。周小川不仅是中国央行的行长,还是全球的央行行长。”这种说法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美联储仍然是业界公认的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中央银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仍是国际金融界最有影响力的“大腕”。考虑到人民币目前还没有成为世界储备货币,虽然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重大进步,但其国际地位尚未得到广泛认可,甚至连区域性货币都不是,再加上目前中国仍实施严格的资本项目管制,因此中国央行的影响力不容高估。
对于中国央行资产的快速扩张有众多解读,但是在经济总量、经济实力、居民收入以及整个社会财富等都远远逊于美国的中国,央行资产超过美联储显然是不合理的。中国央行资产快速扩张背后其实隐藏着中国流动性供应严重过剩的现实。
过去五年,央行的总资产增长了119%,与之相对应,中国的广义货币(M2)在过去五年中也增长了146%,2011年末余额已达到85.2万亿元2011年末M2约合13.8万亿美元,M2/GDP达到了189%,而同期美国M2规模仅有9.6万亿美元,M2/GDP仅仅为64%。足以看出人民币超发对通胀的助推力之大。同时,货币超发导致的中国经济长期过热,长期处于大投资、泡沫式增长的弊端正在显露。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央行资产快速扩张其实也是美联储长期坚持超低利率的结果。美元作为国际储备和支付货币,其流动范围是全球。在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坚持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大量廉价商品源源不断供应美国,美国因此能够在实施超低利率政策的同时避免出现通货膨胀。但是中国却不一样,由于人民币汇率管制和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原因,人民币的大量发行只能在国内流动,推高的通胀完全由国内民众承受。
国际经验表明央行独立性与一国通货膨胀有很大关系。如果把全球中央银行从最不独立到最独立进行排序,会发现,通货膨胀最低的国家也是中央银行最独立的国家,反之,就是通货膨胀最高的国家。以1973年-1988年这一时间段为例,德国和瑞士这两个拥有最独立的中央银行的国家是该阶段通货膨胀率最低的国家。相反,在此期间通货膨胀率最高的国家——西班牙、新西兰、澳大利亚、意大利,这些国家中央银行独立性最差。
给予中央银行更多的独立性也会改善宏观经济成果。根据有关法规,中国央行当前并没有获得独立于中央政府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权力,这就难免使其成为政府追求其他诸如提高就业等方面目标的便利工具。现在中国央行仍担负着许多重要的宏观调控任务,其政策的独立性和信用的独立性都不够理想,这严重削弱了它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方面的能力。
笔者认为,中国要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除了丰富货币调控工具,畅通货币传导机制外,增强央行的独立性是不可或缺的。要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应当逐步增强央行的独立性,通过制度安排真正赋予央行不受其他利益集团的压力而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