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问题股的下跌空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5 01:10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胡润峰

  股市有个“利空买入法”,是指优质公司遭遇短期利空,出现暴跌,恰好是长期投资者逢低买入的良机。此法有一些前提条件:优质公司;利空是短期效应,不改变企业基本面;市场过度反应。

  对于基本面出现重大问题的企业,并不适用此法。投资者理应用脚投票,甚至彻底抛弃该类问题股。

  但在A股市场,该不该抛弃问题严重又毫无诚信的企业,却成为一个问题。

  最近曝光并持续发酵的重大丑闻,自然是“毒胶囊”事件。事发之后,受益股青海明胶毫不含糊,连拉5个涨停。上市公司中唯一牵涉“毒胶囊”的问题股通化金马,目前受到的冲击却相当有限。

  媒体曝光次日,通化金马低开约5%,迅速下跌超8%后即止跌,盘中更一度翻红,收市仅下跌1.58%。其后几个交易日,通化金马都是小涨小跌,毫无遭遇危机之兆。

  作为医药企业,出现如此重大的事件,本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何况公司迟迟没有公开有关细节,提出整改措施,其经营管理水准与诚信度都值得怀疑。

  问题是,资本市场没有让其为之付出代价。这是市场失效,还是消费者的麻木?

  不妨回顾一下同样遭遇重大安全事故的食品企业。

  因为“瘦肉精”事件,2011年3月15日、4月19日、4月20日双汇发展连续三个交易日跌停(其间停牌)。恐慌仅维持了三个交易日,其后双汇股价就返身向上。

  因为“三聚氰胺”事件,2008年8月到2008年10月,伊利的股价两个月内下跌近60%。不到一年,伊利股价即收复失地并再创新高。

  同样是产品质量上的重大问题被曝光,同样是一度面临行业危机,消费者越来越麻木,投资者就越来越不当回事,资本市场给予的惩罚越来越轻。有了这些前车之鉴,投资者对通化金马确实不用“反应过度”。

  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问题企业不但没有受到监管部门的严厉制裁,甚至还得到某些呵护关照;消费者继续埋单,企业利润继续增长。既然如此,资本市场为何要下调对企业的估值?

  监管的压力在递减。消费者的抵制在递减。问题股的下跌空间在递减。

  只要问题企业不用为其产品质量负责,不用为缺乏诚信付出代价,资本市场当然不用自作多情。等到下一次类似事故重现,被更多投资者当作逢低买入的良机也未可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