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企业主"跑路"现象引发资金外流担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5 15:0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资金链的断裂风险,致使中国东部沿海省份企业主“跑路”现象增多,不仅折射实体经济之艰,并引发资金外流的担忧。而导致资金链断裂的原因,被指向银行系统的垄断及实体经济的艰难,更直接说是一些地方民间借贷的风险变为现实,以及部分行业经济环境的恶化使企业资不抵债。

  迎着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下的丝丝寒风,记者近期从浙江到广东一路走来,不断听到一些有关企业主“跑路”的传闻。在广州市花都区狮岭国际皮革皮具城,广州锦淋皮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伟告诉记者,做皮具的有倒闭的,也有“跑路”的,主要是个人经营原因。当地有不少人移民法国,有的在国外有生意。

  在广东采访时,恰巧听说清远市源潭镇新陶星陶瓷厂的老板可能“跑路”的消息。因为春节过后,这位老板的手机一直关机。而熟悉的人说,这家企业的老板虽是佛山人,但全家早就移民加拿大了。

  因为老板关机的消息没几个人知道,有工人节后陆续回来上班。承包新陶星4条窑线的工程师姚泽伦说,这家公司有8条生产线,有三四千名员工。尽管供应商的鼻子像警犬一样灵,但这次还是没有事先知情。因为老板即使想“跑路”,也不会在节前欠工人一分钱,以防走露消息。他估计,企业欠供应商货款大概会有6亿元。

  新陶星的老板名叫张漩慧,曾经在慈善会上捐钱很多。去年年底,他还大张旗鼓地增加了十台轧机。姚泽伦说:“去年以来国家调控加剧,银根收紧,加上国外市场反倾销,屋漏偏逢连夜雨,企业做不下去了。不是老板做人不地道,实在是回天乏力。没想到,这位老板2008年金融危机时能撑下来,这次却没有挺住!”截至目前,企业没有再开工的消息,当地镇政府帮着结清了企业节后所欠工人工资。

  尽管企业“跑路”的新闻不断见诸报端,但来自政府与企业界的声音多认为,企业主“跑路”仍属极少数现象。广东省伟毅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凯说,企业主“跑路”多是个人原因,有的老板把自己的钱投到别的行业亏了。

  但企业主移民海外的势头,却使得这种不负责任的“跑路”现象变得寻常了。东莞市外经贸局副局长蔡康说,欠薪“跑路”的企业都是外商。如东莞和辉针织有限公司每年出口一亿多美元,但还是年前10月份倒闭了,听说欠了近亿元的债,好多小企业跟着他破产了,机器设备可能是押给银行了。

  2011年,广东省有92家企业受国际市场萎缩影响关闭,41家企业受国家政策影响关闭。据广东省外经贸厅介绍,珠三角关停倒闭的企业以传统劳动密集型小企业为主,企业关闭的原因以自身经营因素影响为主,港澳台资企业居多。

  “跑路”现象在广东叫“走佬”。广东经济学会副会长董小麟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企业资金链断裂,很大程度上与企业缺乏开拓市场能力有关,过分依赖海外市场与订单,或者是不注意把自己的主业做深做透,转行干房地产等其他产业,把资金套住了,这与大的经济环境有关系,也与国家对中小企业扶持不够有关系。

  值得关注的是,大多能够“跑路”的企业主,多数事先进行了海外移民。董小麟认为,许多企业主创业初期存在不合规、不合法的经营行为。在一种逃避心理的促使下,一些企业主便早有了移民海外的打算和行为,这令人产生资金外流的担忧。

  对于实体经济的艰难,当前大家有目共睹。这也是社会资金“脱实就虚”的重要原因。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张汉东认为,这几年做实业利润非常低,或者没有利润,症结在哪里?资金存银行负利率,民间融资受限制,这也是导致一些企业主“跑路”的原因。

  尽管当前外贸经济形势空前严峻,但记者在各地采访中看到,一大批未雨绸缪的外贸出口企业通过近年来的转型升级,已成功渡过“利润生死线”和“转型困惑期”,迎来创新发展的加速期。从赔钱到赚钱,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从贴牌到买牌、创牌,“中国制造”正经历一个从低端走向高端的褪变历程。无数企业逆境图存的经验表明,凡是转型升级做得早的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就变得更强。(记者吕福明、付航)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