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募资缩水 上市公司“圈钱”受限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5 21:21 来源: 中国财经报□ 本报记者 徐丽红
50亿元似乎已经成为发行规模的一道“门槛”。
新股发行监管的标准已有所抬高,其审核较之前更为严厉,这也在客观上约束了上市公司无节制“圈钱”的念头。
中国证监会4月23日晚间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份,境内市场合计筹集资金1281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7.5%。其中A股首发筹资规模从去年同期的1040亿元缩减到352亿元,缩减66%。
证监会数据显示,前三月境内筹资规模较去年同期缩减,其中主要是由于A股首发筹资规模大幅缩减。此前部分中介机构预计2012年A股IPO筹资规模或超过3000亿元,但目前来看这一预期或难以实现。与这一数据相对应的是,截至4月24日,A股今年共有57只新股上市,其中13只新股首日破发。
IPO从天量向限量转变
50亿元似乎已经成为发行规模的一道“门槛”。自去年11月以来,几乎所有放行的IPO的融资规模都控制在50亿元以下。
据今年以来新股IPO公开资料显示,中信重工将成为今年来A股IPO中募资金额之最,沪深两市将迎来年内最大IPO。据悉,中信重工计划发行不超过6.85亿股A股,占扩大后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25%,之后将在上交所上市。其拟计划募集金额为41.31亿元,投资于新能源设备和节能设备制造等项目。
与此同时,去年9月“过会”的中国交建A股发行量已从预披露时的35亿股降至16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从原计划的不超过200亿元大幅减至不超50亿元。此外,新华保险在预披露时,就已将传闻中上百亿的A股融资缩减到了不超过50亿元。
一方面是新股的不断发行,一方面是一级市场的反应冷淡,IPO的尴尬局面仍在上演。
“压缩发行规模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担心发不出去。”一位投行人士表示,去年以来,市场低迷,资金面整体上紧张,新股破发常态化。
新股频发造成了A股市场供给关系的扭曲,已受到各方诟病。从监管层的态度来看,证监会对新股发行已明显从严,2011年IPO过会率不足80%,创下4年来新低。虽然证监会并没有硬性政策出台,但实际上新股发行监管的标准已有所抬高,其审核较之前更为严厉,这也在客观上约束了上市公司无节制“圈钱”的念头。
A股资金面承压
根据中国证监会最新公布的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IPO申报企业基本信息表显示,截至4月中旬,证监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报企业共计661家,其中主板354家,创业板307家,扣除已核准或中止审查企业共计17家后,在审和过会待发企业共计644家。
然而,伴随着资本市场的扩容提速,宏观经济数据却没有给出强有力的支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的主要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国民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1%,低于市场预期。宏源证券固定收益总部首席分析师范为认为,不乐观的经济增速背后连带的是上市公司业绩的每况愈下,而这对于沪深股市的打击显然还将继续。在这种情况下,A股的上市公司的业绩会受到负面影响。
而另一个数据却出乎市场的预料。3月份,国内银行信贷规模超过了1万亿元,意外的增长似乎让很多人看到了货币政策再次宽松的苗头,而这对于沪深股市来说,意味着更多的资金、更快的流动,对大盘股的承受能力和推动指数上涨的效果也较为明显。
不过,范为提醒投资者,一支“兴奋剂”打下去,整个市场能不能盘活,还要看后边输的“液体”跟不跟得上。然而,信贷能否持续影响未来市场走向却是个未知数。负面的基本面和正面的政策面起到了相互抵消的作用,因此,决定“天平”走势的分量取决于未来流动性的宽松程度。如果4、5月份的新增信贷规模能够持续保持在7000亿元以上,那么A股市场未来的走势还是比较乐观的。
对此,天弘基金认为,A股市场纠结于流动性放松和盈利下降之间。日前,央行宣布希望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来提高市场流动性。在通胀相对缓和、货币供应和经济增长相对乏力的背景下,这一举措预示着政策紧缩周期有望结束。对于A股市场而言,央行松宽流动性有望给市场带来可观的增量资金,但上市公司报表并不乐观的业绩也压缩了市场反弹的空间,A股市场面临着流动性相对宽裕而业绩预期增幅放缓的纠结局面,后市有望维持箱体震荡格局。
新政为IPO改革指明方向
现阶段,为了形成新股发行的长效机制,形成健全资本市场,监管层在制度架构上一直寻求突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强调要“健全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后,证监会近日再亮剑直指新股“三高”——《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日前公布,对“三高”、超募、恶炒等伤害市场的行为都有明显的遏制意图。
据了解,本次新股发行改革较以前更加量化和具体。本次意见稿是对前两次指导意见的补充和完善,对发行和定价工作进行了具体和细化,着重于从7个方面提高新股定价的市场化,实现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均衡协调健康发展,抑制炒新现象,切实保护和发展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本次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主要方向是抑制新股的过分炒作,从询价定价机制的完善和约束、流通股供应的增加和信息充分披露等方面加强了管理。包括披露时点的提前、询价范围的扩大、回拨机制的修改、锁定期的取消等都具有创新性意义,这表明本次改革的决心和魄力。同时,本次新股改革对于今后的新股审核制度改进也具有尝试性意义。
股市制度改革有望进一步深化,短期或有负面冲击。从中长期来看,股市制度改革有望进一步提振整个资本市场的信心,彰显监管层完善股市制度、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决心。但是从短期看,改革可能对股市形成一定负面影响,一方面发行价格的下降将对股市整体市盈率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存量发行体制的建立实质上增加了流通股的供给量。今年股市制度改革将继续深化,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提及退市和分红制度改革有望接下来率先得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