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因素掣肘黑龙江发展绿色建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7 00:59 来源: 经济参考报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高寒地区,建筑终端能耗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这个省加快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但激励政策滞后、市场推广难、技术选择有误区等问题同时并存。绿色建筑的进一步推广如何摆脱约束破茧而飞?在日前举行的黑龙江省首届绿色建筑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国内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给出了相关建议。
绿色建筑起步晚尚处于探索期
“我国当前的建筑总能耗约占全国能源总量的30%,而黑龙江省则高达37%,建筑物成为名副其实的能源消耗大户。”黑龙江省住建厅墙改办主任赵荣国表示,随着生态环境恶化、能源储备日益减少,绿色建筑已经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目前黑龙江省绿色建筑实际应用看,共涉及20个技术被采用,如材料保温、高效光源设计与利用、绿色喷灌与浇灌、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可再循环材料回收等。哈尔滨的“辰能·溪树庭院”项目在2011年12月被住建部评为东北三省第一个绿色住宅三星项目,该项目引进国际领先的高舒适度配套技术,结合哈尔滨的地域气候特点最终敲定,具体包括天棚低温辐射采暖制冷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全置换新风系统等,打造高舒适度低碳节能住宅,室温常年保持在20℃-26℃,湿度在30%至60%之间,符合人体健康、舒适的标准范围。
三大因素掣肘绿色建筑发展
目前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势头良好,在政策制度、评价标准、创新技术的研究上取得初步成果,各地出现了一批示范项目。但专家认为,绿色建筑发展在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总量规模较小,绿色建筑项目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及大城市,黑龙江省绿色建筑的进一步推广仍面临很多困难。
有关绿色建筑的法律法规亟须制定完善。朱卫中说,现有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没有充分考虑各地区气候环境、经济发展差异较大的实际,建立针对性强、可行性高的差别化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和实施细则是当务之急。
奖励机制相对滞后,制度与市场机制结合有待提高。朱卫中表示,尽管现在已经实行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的财政补贴,但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的财政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对绿色建筑也缺乏税收减免等有效的激励,很难提高企业开发绿色建筑的积极性。政府如何通过制度建设充分调动起各方,是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
技术选择存误区,传统认识理念局限大。绿色建筑并不需要把所有的高精尖技术与产品“一股脑”应用在建筑里,但当前不少开发企业把所有绿色节能新技术不加区分地堆积在一起,一些项目为绿色而绿色,过分依赖高新技术制造噱头,导致资源浪费和建筑成本上升,在市场推广上更加难以打开局面。
填充制度盲点带动产业升级
绿色建筑从单一概念到整体推广,不仅给传统建筑业带来冲击,也会带动与绿色建筑相配套的20余个技术产业的提档升级,在节约能源、绿色发展等基础作用外,带来链条性的整体大发展良机。专家们强调,当前发展绿色建筑最迫切的问题是填充制度和标准方面的盲点,紧追世界建筑业发展方向,避免再走弯路。
“首要是通过法律、经济手段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政府提供法律保障和完善的、差别化评价体系,并通过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奖励、免税、快速审批、特别规划许可等扶持绿色建筑发展。”朱卫中说,开发商作为绿色建筑的最终实现者,仅靠其社会责任推动绿色建筑发展远远不够,必须由政府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在同等条件下对绿色建筑给予优惠,调动开发商和建设单位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