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索尼等日企缘何陷入困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7 10:3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CNET专栏作家Brooke Crothers发表文章称,索尼的衰落折射出日本公司对其行事方式的痴迷,即使这种方式是错的。1983年至1993年,正是日本制造业的鼎盛时期,Brooke Crothers恰好在日本生活,对“日本制造”有着很多直接感受。以下是他对索尼等日本企业衰落原因的分析。

  索尼和松下等公司曾经很成功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他们不仅设计出了受欢迎的产品,而且把这些产品做得非常好。这与工业全盛时期的美国没有什么不同。

  但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埋下了日本工业衰退的种子。

  l迷恋增量,而不是突破创新:日本风格的资本主义,反感那些试着打破产品类别限制的小公司,如iPhone和iPad就属于突破了这种限制。别忘了,苹果在推出iPhone之前,可是地地道道的小公司。还有时间更早一些的例子,苹果最初的麦金塔电脑,康柏电脑,或者是戴尔的新的分销模式。日本模式的资本主义,有利于改善技术增量,逐渐形成垂直整合的公司。今天依然如此。

  l日本式的傲慢:注意,不是自豪,而是傲慢。在日本的时候,我亲眼目睹了足够多且肆无忌惮的傲慢。我相信,在他们(日本公司和政府实体机构,如通商产业省)眼里,像英特尔、康柏、戴尔,甚至微软这样的新兴公司实在是微不足道。因为在消费类产品领域,这些公司不足以与索尼、东芝、日立、松下等日本公司竞争。

  l错过了PC革命:索尼、松下、日立等公司,沉迷于批量生产使用盒带的“随身听”和录像机等产品,更不用说模拟电视了。这些日本公司是如此沉迷,以至于他们错过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发生在美国的PC/数字革命。随后,当闪存作为存储介质,已基本取代其他存储方式时,他们对移动消费数字革命的响应也慢了半拍。

  l“物造”精神:或者说钟情于“制造产品”。在日本,这是一种信仰(美国曾经也如此)。制造业固然对任何经济体都很重要,美国亦不例外,但日本有时候只是为制造产品而制造产品。这样做能维持一段时间,但注定是要失败的。你可以继续生产传统电视机,但应该只是在别的地方显然能更好、更廉价地生产它们之前。夏普,有段时间是生产液晶显示屏的巨头(也是电视生产商),现在却需要获得富士康的帮助,因为它在液晶显示屏大战中失利了。总之,对日本公司而言,在大批量、低成本生产上,与中国、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同行展开竞争是徒劳无益的。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日本公司都意识到了这一点。

  l软件:日本企业从未牢牢把握住软件的重要性。或者可以说,日本企业缺少把硬件和用户友好的软件有机融合的技巧,而二者融合,正是苹果的风格,甚至像IBM这样的公司,也有自己的大型机文化。这是沉迷于“物造”精神的必然结果。我住在日本时,得到的信息是非常明确的:软件真的一点都不重要,一切都只是硬件的问题。

  l岛国思维:我还在日本时,日本公司大肆传播这样一种论调,即“日本消费者是独一无二的”。当然,每个市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但日本公司却忘乎所以地为日本人制造所谓的“专供”产品(如智能手机)。这种状况持续了一段时间,而当苹果迈着优雅的舞步进入市场,日本消费者“非常独特的”理论就没了踪影。

  我记得上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媒体曾经做过一项调查,问日本消费者能否想到一种他们愿意购买的美国产品。这些日本消费者往往回答想不到。

  现在,我真的想不出任何一种索尼的产品,我自己愿意花钱购买。时代已经变了。

  译自:2012年4月21日【美国】CNET编译:中国贸促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 江道辉

  更多精彩内容参见“中国经济网-国际频道-国际IT行业资讯”

  

索尼等日企缘何陷入困境

  (责任编辑:郭彩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