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广东川惠集团董事长刘延林: 埃塞现在的机会与 中国80年代差不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8 07:06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林岭东 刘腾云

  刘延林,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四川籍广东民营企业家,可以说是狂热的埃塞投资者之一。记者在亚的斯约到专访他时,他正在筹备他在埃塞俄比亚的第二家水泥厂——C.H熟料厂的投产仪式,他的第三间水泥厂,100万吨的产能规模是前两间工厂的总和,也正在筹建之中。

  意想不到的是,这间总部位于惠州市惠阳区的民营企业集团,在国内则根本没有做过水泥产业。在进军埃塞之前,川惠集团的经营领域包括房地产投资与开发、酒店经营、高科技安防产品、建筑施工运营等等,而当时刘延林正醉心于他在中国三线城市投资运营四星级连锁酒店的扩张计划。拿刘延林的话来说,在埃塞投资完全是一个偶然。

  而现在,刘大有把前半生创业积累的身家都砸进遥远的非洲大陆的冲动,这个在上世纪1980年代从四川到广东打工而后创业起家的前“中国第一打工仔”认定,埃塞现在的机会均等跟中国80年代差不多,他既然没有错过中国的机会,也不想错过埃塞的机会。

  稍纵即逝的暴利机会

  《21世纪》:听说您来埃塞投资完全是一个偶然的决定,为什么作了这样一个决策?

  刘延林:虽然我在几年前就已在计划让公司走出国门,趟一趟国际化的浑水,但是到陌生的非洲大陆来建厂,则纯属偶然。2007年,应一位当年一起在广东打工的四川老乡邀请,我到非洲埃塞的亚的斯参观2个小水泥厂,发现工厂的大门都紧闭着,买水泥的车在外面排队,拿黄金也买不到;另一个厂也是如此。当时市场上水泥限量供应,还要凭身份证。当时的价格合人民币3000多元/吨,当时国内水泥才200多元/吨。

  埃塞有大面积的石灰石,采矿权不需要钱,只需要几万块钱的手续费,开采就是了,2-5年内免税,只征消费税。我又去了解电力情况,才合2毛多钱人民币/度;社会治安也没有问题。于是,我决定投资水泥厂。

  《21世纪》:据说这个30万吨产能的旧法水泥厂,川惠集团总投资2.1亿,而在国内这样规模的水泥厂,有七八千万元人民币就可以下来。

  刘延林:刚到非洲来,完全没有经验,走了很多弯路。这样一个厂在国内确实只要七八千万就够了,贵就贵在了运费、人工、机票等各方面,设备从中国海运到埃塞,运费就很高了;加上埃塞这边包括水泥、钢材等在内,以及土建的辅助材料,什么都很缺,都要从中国运过来。不过无论如何,2010年全年生产了30万吨,平均市场价3500比尔/吨。这两年下来,销售额20多亿比尔,本钱早就赚回来了!

  《21世纪》:比国内投资成本高了两倍多,却一两年就完全收回了投资,这也说得上是暴利的神话了。这样的暴利,为什么国内的各大水泥企业集团却都没有来,却让你这个行业门外汉大发横财?

  刘延林:国内水泥大厂都没有来的原因,主要还是投资非洲难度还是很高,从设备、配件,到原材料、电力供应,都是头疼的问题,国内的水泥大厂大多是国有企业,他们那一套,搞不掂埃塞这边的事情。所以我强调一定要快,极端供不应求的情况,只会在比较短的时间段内,抓不住机会,就错过了。

  化解难题

  《21世纪》:短短的4年时间,川惠集团在埃塞上上下下建立了许多人脉关系,这也是中国民营企业家很擅长的一种能力?

  刘延林:埃塞各级政府给了川惠集团很大支持。这一来是体现现政府对招商引资推动工业化的热情,所谓“亲商”,与国内地方政府类似,二来也是由于中埃友好,他们很善待真心在埃塞投资的中国企业家吧。尽管如此,刚到埃塞时的很多困难仍是在国内无法想象的,许多在国内极其容易办到的事情,在这里都极其费劲。这四年下来真是尝尽酸甜苦辣。

  比如招募工人,维持正常的生产作业,这在国内哪怕是内陆地区都不是一件难事,但是埃塞老百姓对现代工业的理解还需要一个过程,在最初的时候,他们甚至无法接受月薪制,最多只能接受周薪制,有些人周末领了薪水,立即就去喝酒去了,下周一就不来上班了,啥时等到薪水花光了,才想起来再来上班。经过4年时间的培训和灌输,现在起码基本的生产秩序和劳动人事纪律能够保持了。

  在此基础上,我们实行中国技术员工以身示教,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授先进生产技术和操作技巧给当地员工,现在有部分本土员工经过长期学习和锻炼,已经能够胜任某些重要技术岗位。再如,水泥生产在国内是很成熟的技术,设备配件都很容易采购,但是在埃塞,却很难满足,只能从国内进相关的部件以备不时之需。

  《21世纪》:很多中企抱怨埃塞不发达的金融体系和外汇管制。

  刘延林:我们卖水泥,比尔是成麻袋成麻袋地收,但却很难兑换成美元或人民币。我们的设备及零部件,包括中国籍员工的工资等,都用人民币来采购或发放,从川惠集团国内抽取了大量的资金,但是我们在埃塞赚到的钱却无法回流本土,补充川惠国内的现金流。这等于是由集团国内抽血输给埃塞的产业,长期这样下去,对集团内部的平衡运作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而且这个问题短期内很难得到解决。

  《21世纪》:埃塞过于严厉的法治听说也让不少中企难以适应?

  刘延林:刚来埃塞确实存在这个问题。中国人做生意喜欢人脉关系,喜欢一些灰色方式解决问题,在埃塞就会遇到一些障碍。

  此外埃塞政府希望外资产业更多地解决本国的就业问题,因此就限制外资企业雇佣太多的非本国员工,中国籍员工到埃塞来任职,要按照一整套程序办理ID卡,而且企业有限额指标,这也给中国企业带来很多的不方便。

  依托埃塞开拓非洲市场

  《21世纪》:有多家中资和埃塞本土的水泥厂在2011年投产,在埃塞投资水泥产业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吗?

  刘延林:水泥产业在埃塞最少还有10年的机会。

  《21世纪》:说说您的非洲第一高楼计划吧,现在进展到了什么程度?

  刘延林:现在这个大厦还只是一个计划,虽然4.1万米的用地已经在办手续了,但要实现最快也要5年时间。

  说开酒店来回笼美元其实更多像是在开玩笑。建设这个大厦其实更多是出于川惠在埃塞的战略,在水泥之后,川惠在埃塞需要进入新的产业,我认为在埃塞初步开始工业化进程之后,酒店业(将会产生更多的商务需求,但亚的斯现在五星级酒店几乎还是空白)、房地产业(亚的斯现在极其缺乏高档写字楼)未来都有很大的空间。除了旅游酒店业,未来我们在埃塞可能会进入更多的行业。更重要的是,我们会以埃塞为依托,在别的非洲国家拓展投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