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赵东昶:结构调整须扶持自主品牌与打破区域资源分割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2 02:06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丁彬

  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的情况下,将“大”市场转变为“强”产业成为了我国汽车行业的一个共识。但是,如何实现从大到强的转变,行业没有现成的具体路径可选择。

  不过,尽快完成结构调整、提高行业的集中度,是汽车行业实现做大做强所无法绕过的一个阶段。这也是近来政策层面频频提及的重点话题。

  在今年北京车展期间,在中国光大银行和《第一财经日报》联合主办的“2012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首席分析师赵东昶先生在会上指出,在“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转型的大背景下,对汽车产业需要进行一些结构性的调整。

  我国在2009年就一跃成为了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2010年,中国汽车产量占世界产量规模的23.5%,而2003年这个数字只有7.3%。

  自从2011年各项政策退出以后,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了一种下滑的趋势,这反映了汽车产业依然非常的脆弱。

  在不久之前,国务院颁发了《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其中提出,到2015年,中国汽车行业前10家企业的产业集中度要从2010年的82.2%提高到2015年的超过90%,并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

  鼓励提高汽车产业集中度,应该基于什么样的角度,是否做大汽车集团就是提高企业集中度?这对于行业来说,依然有不同的声音。

  赵东昶认为:“我们和国际上一些汽车大国、强国比较,我们的产业集中度是低的,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中国的实际国情。我们是一个大国市场,这种大国市场是以城乡矛盾比较突出的条件为基础和前提的。所以我们对产业集中度的判断不应当仅仅限于一种横向的对比,而是要深入到产业集中度。为了提高行业集中度而鼓励的行业重组,也必须基于规模效率的改善这个前提来进行。”

  赵东昶认为,目前的汽车产业的集中度低的概念是相对的,着力于提升汽车产业集中度的手段和方向应该是着力于扶持自主品牌的角度上,而不是说去鼓励前几位集团大规模的扩张,要培育自己的品牌。

  在目前的中国,赵东昶认为,区域资源的割据是十分明显的,而且这种区域资源的割据不仅仅是影响到了汽车产业,对于金融、对于加工制造等等可以说是国内近80%的产业都受到区域资源割据的困扰。

  区域资源的分割如何去破解,也是中国汽车产业未来五年应该考虑的问题。因为资源的流向,当然现在更重要的是要素资源的流向,汽车本身就是一种由资本密集型向技术高附加值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尝试破解区域之间的资源阻碍,那么这个结构调整将会变得非常艰难。

  虽然说未来的汽车产业结构转化或者说结构调整是非常艰巨的过程,不过,对于谋求做强的中国汽车来说也是一个必须付出代价的过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