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全面井喷可期券业竞争格局或重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3 01:14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蒋飞
证监会对券商创新业务的审批模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多位证券业界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今后证监会对机构的监管将更趋向于宏观审慎性监管,即对券商的总体抗风险能力和各项业务的风险指标有一个动态的把握。在经纪、资管、自营等业务条线之下的具体业务和产品创新,则将逐步放开。
来自业界的一项乐观估计是,今后对于券商的创新,监管层将报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只要想到的都可以去做,实践检验比较好的监管层再加以推广;出了问题的,当然也会严厉查处。
以去年年底开始进行的“债券质押式报价回购”等保证金理财业务为例,券商现在只需要向交易所报备产品,交易所无异议后再向证监会报批。虽然还是保留了证监会的审批权,但事实上券商在向交易所报备的同时,就已经开始了这项产品的前期准备工作。证监会的审批则更像是一个事后的追认。
目前沪深交易所已经分别给出了创新路线图。上证所的比较具体,包括债券质押式报价回购、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推出ETF新品种、券商的分级资产管理计划、期权模拟交易、优化大宗交易、转融通、构建基金销售和服务平台、股票质押式发债、研究备兑权证方案、现金理财计划等11项。而深交所的则比较原则性,包括财富管理、发挥资本中介功能和风险管理服务三个方向。
这些创新最终还是需要券商去落实,并且因券商各自产品开发能力、客户资源和服务水平的不同,又将有不同的衍生和发展。初期的产品或许会比较同质化,但只要行政干预减少,各个券商之间的差异必然会逐步显现出来,从而拉开竞争差距。
华尔街投行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事实——没有哪一家大行是有明显短板的,否则一定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直到被挤出第一梯队。一个业绩斐然的销售部门,其背后必然是强大的投行和固定收益等业务部门,产品和销售二者缺一不可,而联系这两条战线的则是具备综合能力的研究部门。同时,后台的信息技术支持和风险控制也必不可少。
真正具备强大的综合实力的,仍然是一线的大券商,包括中信、中金和海通等。这些公司无论是资本实力还是人才储备都具备相当水准。南方系券商如平安、国信等虽比较激进,但总体而言是在市场里面打硬仗生存下来的,经历了市场的检验。
在未来的创新争夺中,前两类券商均有机会。但龙头券商如果仍然裹足不前,势必被更市场化的券商赶上。说到底,在监管者主动放权的大背景下,过去政府资源强大的大券商正在失去自己的一项核心竞争力;反而是那些吃市场饭,真正靠服务积累客户资源的证券公司能抢到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