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文化之于经济就如水之于鱼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3 05:57 来源: 经济日报

  常常想,如何在网络快餐文化充斥的现代社会中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常常想,如何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创造和谐、健康、活力的地区经济?

  这两个难题在笔者的河北霸州之行之后找到了答案。

  霸州,一个典型的北方县级市,既无雄厚的经济实力,也无丰富的文化资源,却能在文化建设上持续投入,15年不动摇,从而造就了今天华北大地上独一无二的文化高地、经济马车的“双冠王”。

  2011年,霸州在河北省县域经济排名中名列第二,同时连续15年捧得“全国文化先进县(市)”的殊荣。霸州的经验是将经济发展寓于人文精神的传承上,闯出了一条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相得益彰的新颖路径。

  霸州是传统的。这里是翰墨、戏曲之乡,走在古镇胜芳的街头巷陌,不时能听到丝弦和京腔,甚是感动。虽然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但在新时期,投入大笔真金白银搞文化,似乎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而霸州每年都投入几亿元进行文化场所建设,培养群众的文化自觉。在处处讲市场,人人搞经济的现代社会,霸州的文化追求似乎是一个另类,但出乎意料地,霸州却也收获了经济的长足发展。

  有时候,我们把文化看得太重了,各种问题都归结于文化来解决;而我们有时候又把文化看得太轻了,觉得文化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抓文化,我们搞了十几年,总结下首先得到发展的是经济,而收获最大的是群众。”霸州市委书记杨杰认为,“文化之于经济就如水之于鱼,文化强则群众素质强,群众素质强则业必兴。”

  在霸州胜芳镇,所有银行的收支账都是负的,贷得多、存得少。马路上随处可见拉钢铁的大货车。在全国钢铁行业不景气的背景下,霸州的钢铁企业依然活得滋润,因为他们的钢铁产品对应着当地的铁制家具业,可以就地消化。我们走访了煎茶铺镇、东杨庄乡,当地鲜有人外出打工,几乎“家家有产业,户户生产忙”。当地的一位银行行长说得实在:“我在这里五六年了,我们行放出去的贷款没有一笔是呆账,有这样信誉的地方,经济怎能不发展。”

  霸州经济的强并不是地理位置之强,是人文精神之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