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假招聘之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4 00:59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一位老师说:"前两天,我们刚组织了一次大型供需见面会,组织了一拨又一拨的学生进行笔试,千里挑一地选出了几十个学生,还要参加用人单位的面试,这还不算,光面试有的就要进行三四次,最后有的用人单位竟然一个学生也没签约。你说这是真招聘还是假招聘"?他说,他负责学生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已经很多年了,年年都遇到"假招聘"现象,今年这种现象特别多。

  他有些激动地说,他看过一部早期电影《桃李劫》,他觉得如今学生们到职场打拼的经历,和电影里那些学生们的命运倒有几分相像!

  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国务院纠风办主任马馼日前在全国纠风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年将坚决纠正公务员考录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中的不正之风。马馼介绍说,今年要健全公务员考录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制度规定,规范和完善公务员考录程序。按照条件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透明度。严肃查处违反招录规程、暗箱操作、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等行为。

  马馼要求坚决查处的公务员考录过程中出现的违反招录规程、暗箱操作、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等行为,其实是有迹可循、有案可查的。比如,在2011年山西省长治市行政机关公务员招录中,发生有关人员私自篡改考生宋江明的体检记录,使其无法被录用事件,引起社会关注。事件发生后,山西省政府、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高度重视,责成长治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问题进行全面核实,并组织专项工作组赴长治,会同当地纪检监察、卫生部门开展调查。今年1月份,此事件终于水落石出,相关责任人受到严肃处理。

  就个人而言,宋江明无疑是幸运的,毕竟他的事因为闹大惊动了中央,最终讨回了公道。但就就业大军群体而言,情况则不敢轻言乐观。假招聘、假招考现象在现实当中比比皆是,令职场人士防不胜防。由于被"潜规则"左右,受害者往往有苦难言。

  潜规则一、

  四五月份又是一年春季招聘潮,各单位皆有新人上岗,其间,新一轮的职场"暗战"又开始了。不久前,我的一位在某银行工作的朋友小王在我面前叫苦,他说,他在该银行已经工作快10年了,一直很努力,可最近日子很不好过,原因是银行新近招聘来了一个应届毕业生。开始领导吩咐让小王当师傅,带带这个小"徒弟",小王欣然答应,看在领导的面子上,小王还经常手把手地教"徒弟"学知识和技能。可没过多久,这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徒弟"居然骑到师傅头上了,工作上捣乱不说,还经常指手画脚,批评他这不对那不对,并且以各种莫须有的理由向领导告小王的状,弄得小王常被领导莫名其妙地臭骂……

  "不是人过的日子!实在干不下去了!"小王愁容满面地说。小王说,他原以为那个小"徒弟"跟头儿沾亲带故,可私下里打听了很长时间,最终证明没有。他慢慢地终于想明白了,自己和头儿之间一直有矛盾,头儿一直看他不顺眼,于是在人才市场物色了那个小"徒弟",招进来专门对付小王,目的就是把他挤兑走。弄得小王有苦难言!

  "这就是如今的职场潜规则啊,自己不想'鱼肉'别人,却常被人'鱼肉'!"小王满腹牢骚地控诉着。他说:"我看那小'徒弟'其实也挺可怜,头儿不过是拿他当枪使,从来也没有像我那样正儿八经地教他学东西。等哪天我被挤兑走了,他也就没什么利用价值了,到那时,头儿也一样会把他一脚踢开的。"

  两周以后,明枪暗箭终于使小王不堪而忍痛离开了那家他工作了快10年的银行。

  潜规则二、招新人仅为开拓市场

  小陈是个刚出校门的大专生,在职场没"混"几个月,竟也遭遇了"潜规则"。他在一家化妆品公司从事销售,可刚干了3个月,就几乎是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稀里糊涂地被辞退了。

  小陈是学财会的,他明白,如今博士硕士都拿簸箕撮了,他一个刚毕业的大专生,能有份工作就不错了,于是也不挑,有家化妆品公司要他去他就去了。刚去的时候,他发现,和自己同一批来的新员工还真不少,足有20多人,全是清一色的刚出校门的没有任何经验的学生。经理安排每个人的工作也算是清楚到位,给他们每个人都划定区域,然后带着样品去跑市场。经理的要求是每天把接触到的客户名片一定要带回来上缴。

  小陈是个听话的孩子,样样都照办。小陈人缘好,很快结识了不少客户,业务也真就开展起来了。他每天都把收集到的客户名片如数上缴给经理。可没想到,干到第三个月时,经理突然通知,公司裁人了,小陈和其他十几名新员工被排在首批被裁之列。又过了两个月,小陈听说,另外那几名新员工也被裁掉了。而之前公司承诺的劳保待遇也就不了了之。

  小陈总结自己被裁掉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太老实了,把客户名片如数上缴,这样一来自己就没有任何价值了。有了客户资源,经理可以很容易地找人来顶替自己。而事实上,那家公司把小陈他们那一批人招进公司,其实就是为了开拓一下市场,积累一些客户,而一旦这个目标完成了,这批人也就成为了"鸡肋"。

  据小陈反映,他后来又去应聘了几家公司,接连遭遇了不同的"尴尬",例如,招聘广告上写的薪酬多数不能完全兑现。应聘时,往往用人单位承诺薪酬包括三部分:基本工资、奖金和福利。但到岗后才发现,基本工资不足额发放是常有的事,福利这一部分是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等。按事先谈妥的签订了合同,就应该由企业负责办理,但不少企业里,没有保险简直成了一种正常现象!

  潜规则三、合格员工当"陪衬"

  小赵刚刚被从一家合资公司里裁出来。他对我诉说起自己的遭遇时也是一肚子委屈,"这单位太欺负人了!"他对我说起了他在这家公司遇到的荒唐事。

  小赵是个老实人,进单位后勤勤恳恳,什么活都抢着干。前不久,单位组织业务考核,小赵的成绩合格,而全公司有将近一半的员工不及格。小赵本以为可以安心地继续干下去,却不料,考试当天下班前,经理将他叫到办公室,劈头盖脸就说:"你被解聘了。"小赵顿时觉得如雷轰顶。

  公司承诺,按照《劳动法》规定,待小赵办完离职手续,公司会足额发放相当于一个月的工作作为补偿金。小赵信以为真,就去办理离职手续。谁知,办完手续后,到了约定的日期,补偿金一分都为到账,又过了近一个月,依然未到账,小赵意识到不好,因为他回忆起公司所谓的离职手续,其实是要他在一份"员工主动离职表"上签字,他当时没多想就签了。可事后他认真阅读劳动法后才明白,按照《劳动法》,员工主动离职,单位是不需要赔偿的。

  事后小赵方知,原来经理是找到了自己的亲戚来顶替他。小赵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给人当了"陪衬",于是将公司告上法庭,目前正在等待开庭。

  潜规则四、体检成"涮人"绝活

  以上几位职场被"潜"的新人遭遇可谓"悲惨",但在整个职场而言,却不过是冰山一角。对于如今职场上这些净拿求职者开涮的"假招聘"现象,不少家长和学校老师都表达了气愤,却也无可奈何。就拿用人单位要求的体检来说吧,本来是正常的,却成了"涮人"的潜规则。陕西省李丰就是一例,他面试总分第二,却被指体检不合格拒录取。

  2010年4月,李丰参加了陕西省2010年公务员考试,报考了西安市公安局城区分局,以笔试、面试总分第二名的成绩进入了体检。2010年6月27日,李丰被安排到西安市第九人民医院体检。7月3日,李丰在公务员局网站得知,自己体检不合格,需要复检一次。他于7月10日进行了复检,结果仍为不合格。于是,李丰到西安市公务员局申诉,被告知“乙肝检测第二项和第五项阳性,会传染给其他人,不适合过群体生活”。

  就此,李丰咨询了西安多家大医院的医生、教授,均被告知“第二项、第五项阳性,表示可能是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已经康复或注射过乙肝疫苗,且已经产生了保护性的抗体,今后不会再感染乙肝,属于正常的健康人,不会传染,不用治疗”。但李丰最终被拒之门外。这样的结局让他无法理解,李丰一直在为自己讨说法。

  学生命运貌似当代《桃李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一位老师对我说起他的感受,他有些激动地说,他看过一部早期电影《桃李劫》,他觉得如今学生们到职场打拼的经历,和电影里那些学生们的命运倒有几分相像!

  一些常年打招聘广告的企业,大部分时候是不缺人手的,纯粹是为了扩大知名度。许多求职的人投出个人简历后,犹如石沉大海,不少人都认为真的是自己技不如人,被淘汰掉了。特别是一些应届毕业生,将个人简历做得异常精美,造价很高,见到招聘广告便投简历,结果简历的命运是看都没看便进了碎纸机。

  他说,他负责学生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已经很多年了,年年都遇到“假招聘”现象,今年这种现象特别多。他说:“前两天,我们刚组织了一次大型供需见面会,组织了一拨又一拨的学生进行笔试,千里挑一地选出了几十个学生,还要参加用人单位的面试,这还不算,光面试有的就要进行三四次,最后有的用人单位竟然一个学生也没签约。你说这是真招聘还是假招聘?明摆着,三番五次地刁难学生,作为老师,我实在看不过去。”谈到“学校有什么办法可以杜绝这种现象”时,她说,学校已对一些没有明确用人计划或结果的单位提高了警惕。

  提到“假招聘”,今年毕业的学生们也深有感触。一位参加过就业洽谈会的研究生小王说:“最烦的是他们拿我们的感情开涮。”据报道,在前不久举办的一次大型人才招聘会上,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就将400份学生简历当场丢弃,递交简历者包括清华、北京广播学院等名牌大学的硕士和双学位毕业生,以及外地名校大学生。而在一份被遗弃的简历上面,一位本科生在最后一段写着:相信我们之间的选择是正确的。学生的真挚感情往往在“假招聘”企业那里付之东流。

  一些在招聘中“上过当、受过骗”的学生总结这些“假招聘”企业时,明确表示,这些企业惯用的一招是——抬高门槛,设摊虚聘。一位曾在人才招聘会上“泡”了几个月的毕业生小李向记者介绍说,常到招聘会总会发现这样的招聘启事:诚聘某某专业的人才多少名,研究生学历、待遇如何。其实,这里的诚聘并不心诚。前段时间在国展中心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国500强企业招聘会”,说是中国500强企业,有的单位连北京500强企业都算不上,都是一些地方县级企业。招聘会的材料上写着招收应届毕业生,结果是好多单位非研究生不要,条条框框一大堆。其实这是人为地抬高门槛,设摊虚聘。他曾问过一家企业的负责人,才得出结果:单位让招聘人才,不去是对人事工作不负责,而单位又在搞下岗分流,还进什么人呢?没办法,想出这个歪点子,两头好交差。“可谁又为我们这些学生的劳苦负责呢?”小李气愤地说。

  “假招聘”难界定,难封杀

  为了让一些打着招聘名义,实作自身宣传的企业无机可乘,北京一些高校对他们采取了封杀的方法。但封杀也决非能够杀一儆百的万全之策。清华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认为,清华大学没有公开对某一个企业进行所谓的“封杀”,是因为其实“假招聘”也存在难以界定的问题,因为他们在选择进校招聘的用人单位时,一般是要审核用工单位的一些材料。只要这些材料符合国家政策的规定,用人单位就可被获准发布招聘信息。至于有些公司名为招聘实为宣传的行为,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监管很难马上做到清楚的判断,“没有一条法律说,用人单位参加招聘会就一定非要招几个人不可,求职者有应聘的权利,用人单位也同样有选择的权利,这一点是很难把握的。”原则上,这种事情只能通过事后求职者的举报进行调查。作为学生就业指导者,他们大多是根据多年的招聘经验及与用人单位多年的合作信誉来判断招聘真假的。这位老师认为,不排除这种情况,就是几年来都来招聘的大企业,今年遇上企业重组、人员调配不开,但他们仍不想让学生忘了他们,仍要来校招聘。因为考虑到多年的合作关系以及未来的学生就业,对这些用人单位也不好断然拒绝。总之,还是现在用人单位少,要就业的学生太多,整个社会就业形势就是这样。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